田青见多了各式各样的笔迹,云淡风轻地笑道:“写成什么样子都不可紧,要紧的是,你再来取钱时,也能写出一样风格的字迹来。”
接着,他也依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经办人处,盖上钱庄的印章。待墨迹干了,他递给沈钰道:“姑娘记得印章做好后,再回来补这个印章,取钱的时候,两张钱折的拼接处能对得起来,这就是凭据了,姑娘一定收好。”
沈钰接过钱折,收在荷包里,说好了过几日印章做好了再过来补印章,就带着玉桃玉诚回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玉诚不解地问沈钰:“大姐,那三个金、银锞子为什么要寄存呢?不和银锭存在一起呢?”
沈钰莞尔一笑:“那三个金、银锞子形状可爱,寓意吉祥,平时咱们也收不到这样的银钱,所以姐姐没舍得存,留着过年的时候当压岁钱。”
玉诚忙摇手道:“我不要,那样小小一颗,我怕我弄丢了,还是大姐好好收着吧。”
玉桃在旁也笑着道:“我也不要,那是姐姐赚得的,还是姐姐自己收着吧。”
沈钰笑道:“那好吧,等过年的时候,咱们也去熔铸一些吉祥花样的银锞子,铸大一些的,这样就不怕丢了。”
“那要是五两银子一个,有多大个?”
“我觉得十两一个才保险,大了不容易丢。”
姐弟三人一路说说笑笑,回了柳树巷。
回到家中,李氏和墩墩已经带着伙计把床板和床架给运回来了,小院本就不大,几张床板加上床架一放,更显得狭小。
吃过饭要快些把新买的床给装起来,沈钰也要去采买些食材。
李氏看人齐了,赶紧招呼大家洗手吃饭。
姜氏早就把早饭给做好了,每人一碗筒骨山药粥,一份油汪汪的菜肉馅饼。
粥熬的时间够久。
汤汁浓稠,大米却仍是颗粒分明,骨头上的肉已煮到脱骨,嫩嫩的,用筷子很容易就从骨头上脱下来。
粥的底味微咸鲜香,出锅前撒了一把细碎的香葱碎,解了骨汤的油腻感,又增加了清香。
最好吃的是里面的山药,已煮至半融,吃到嘴巴里就要化了似的,沙沙的口感,山药本身的清甜又带着骨汤的醇香。
沈钰很是爱吃,连着吃了好几块,笑眯了眼,夸赞道:“姜大娘,你熬的这个粥真好喝,尤其是里面这个山药,煮得绵软,口味真好。”
姜氏很是谦虚地道:“是李妹妹教我怎么煮这个猪筒骨的,我寻思着既然煮好的骨汤闻着这么香,那加些米和山药熬成粥,味道应该也很好,就胡乱搭配着做了,姑娘喜欢吃,我以后再煮就是。”
李氏在旁凑趣道:“姜姐姐,就算等我腰好了,你和墩墩也别走了吧,就留在我家里,你做饭可比我好吃多了,又有悟性,我一说,你就会做,做得还这样好吃,你走了,孩子们肯定又要嫌我做的饭不好吃。”
姜氏听了腼腆一笑,也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倒是墩墩直通通地问:“李婶婶,你怎么待我们这样好,我和阿娘自从来了县城,就你们一家人待我们最好,别人都嫌弃我和我阿娘,叫我小叫花子,让我滚开。”
李氏不由感同身受,面现怜悯之色,感慨道:“唉,墩墩,姜姐姐,说了不怕你们笑话,别看我家现在能吃上饱饭了,就在一月前,我还在为了每天怎样才能填饱肚子发愁。”
说着,指了指吃得正香的沈钰:“我家玉枝也是为了家里能吃上饱饭,小小年纪才带着我们,来县城这里摆摊的。虽没有你们这样苦,可也没好到哪里去,现下我家也刚好缺人手,能帮你们一把就帮一把吧。”
李氏望了望桌上的饭菜,笑道:“更何况,姜姐姐这样会做饭食,是我们家占你们的便宜呢。先说好,虽然我家管吃管住,我还是要给你们娘俩开些工钱的,没有太多,一月一千钱吧,别嫌少,若我家摊子做大了,再给你们添。”
姜氏听了这话,就有些急了,红着脸道:“李妹妹,你家肯收留我们母子,管吃管住,还给墩墩买了衣裳,你若再提工钱的事,我们母子只好走了,哪里还有脸留下来。”
沈钰抬头笑着打叉道:“大家快点吃饭吧,这饼凉了就不香了,工钱的事以后再说,你们安心在这里住着就是。”
李氏看姜氏态度坚决,再说就显得自家计较了,就也住了口,笑道:“玉枝说得是,以后再说,先吃饭。”
骨汤香浓,馅饼酥香,沈钰又一次吃得美滋滋。
吃完饭,李氏张罗着就和姜氏玉桃一起去装床板床架,嚷嚷着放在院子里,进出都不方便。
沈钰要收拾碗筷,玉诚笑嘻嘻地把沈钰推到一边,调皮地道:“大姐,你忘啦,这是我的活计,你不能和我抢,以后我和墩墩哥一起刷碗抬水,这些活儿,我们俩包了。”
沈钰一笑,和李氏交代了午间要蒸的包子和熬的粥的量,拿上早上写好的要采买的做小团圆饼用到的食材的单子,就出门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