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前一后的往药材地里走,药材地挨着远处的小树林,那里又阴凉,还潮湿,适合种他们的药材。
片刻的功夫,三人走到药材地跟前。
李郎中先看到竖着的一块牌子,上面清晰的记录着药材名字,以及浇水,施肥的次数,还有日期。
李郎中盯着牌子看了好一会儿,笑着点点头,“这个办法好,省的忘记了,重复或者忘记浇水,施肥。走,去地里看看。”
明志在前面领着两人,沿着边,慢慢往前走。一会儿三人还蹲下看看,再继续走,走一段,再蹲下看看,起来再继续走。
一直把一大片药材转完,李郎中打打手里的土,缓缓与兄妹两人说道:“还算不错,不过水浇的多了,这几日先不要浇了。干一干再说。你们看这里阴湿,不用浇太多的水。”
“好,我记下来。这两日告诉他们不用给这里浇水。”明志点头记下,转身在牌子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叉。
玉娘见状,为李郎中解释道:“大哥在这里划上一个打叉,就是告诉干活的人,这里不用浇水,要是在施肥那里划叉就是不用施肥。”
“那要是浇水就划个对钩?”李郎中好奇的问道。
玉娘点点头,“等他们浇过水,大哥再写上日期,这样就不会乱了。”
“嗯,好办法。”李郎中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明志又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片,说道:“那边是棉花,玉娘过去看看?”
“好,师父咱们一起去看看。”要说玉娘最关心的就是这棉花了。她只记得几个重要步骤,到底能不能行,其实她心里也担心。
毕竟她到现在没亲自种过棉花。
这会儿的棉花进入了生长期,不过还没开花结桃,要等9月了,这会儿还要棉花再长一长。
对于种地,李郎中就不清楚了,只沉默的站在地头等着兄妹两人。
只见玉娘弯腰翻看了棉花叶子,又走了一段,不停地翻看棉花叶子,“大哥,这棉花长的真好,要时刻注意别长虫子,要是长了一定按照我说的办法喷洒药。”
“放心吧。我天天来这里看一遍,时刻注意着呢。”明志笑呵呵的说道。
明志现在最喜欢来这里了,感觉这里每天都是一个样,每天这些庄稼都在长,旁边的麦子也是一样,一看就喜人。
看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玉娘看着不远处的麦田,想了想,说道:“我记得有人能在稻田养鱼,不知道这麦子行不行,回头实验一下。”
“玉娘,你说什么?稻田养鱼?”玉娘虽然说的声音小,可明志还是听到了,还听的很清楚。
玉娘心里有了想法,也就不打算瞒着了,直接点点头,“我记得有本书上说过,就是不太记得了,要是水充足,就可以试试。能种麦子,还能吃鱼,一举两得,多好。”
明志不解又有些不信的说道:“你说的这个能行吗?那鱼还不得把麦苗都吃了,还怎么长,不可能,这不可能。”
玉娘道:“怎么不可能,书上写了,稻田养鱼不仅不会破坏麦子,还能使麦子增产呢。要不是因为现在没鱼苗,我现在就想试试。”
明志见玉娘说的肯定,心里又动摇,“玉娘,你说的是真的,真的在书上看过,真的能这样种地?”
玉娘点点头,“大哥,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咱们这里没鱼苗,也没地去买。所以,这也是我要出去的原因,咱们这里缺的东西太多了,干什么都缺东西。”
明志倒是认同这一点,点点,“要不是家里活多,我就陪着你去了。现在明学回来了,就让他陪着你去吧,路上有事也能有个帮手。”
“大哥,你答应明学了?”玉娘很惊喜。她也没想到明志会答应这件事。
其实也不怪他们吃惊,明志以往都把他们当弟弟妹妹,当小孩子看待,很多事情都不会交给他们去做。
明志笑着摇摇头,“你们也长大了,我不能总把你们捆在身边,明学也该出去长长见识了,这样他才会踏下心来读书。”
玉娘很认同这个观点,“大哥说的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该出去长长见识。那我就带着明学出门。其实,师父这段时间带着明学出门,我看明学办事很有模样了。”
明志笑笑,没说话。
兄妹两人继续往回走,走了好一会儿明志才说道:“有模样了。”
玉娘听到,笑了。
两人走到地头,与李郎中一起往村里走。今日他们都不住在这里,只是来看看。李郎中这两日还要熬药给玉娘他们准备药丸子。
两日很快过去,玉娘也准备好了,一身男装和两个小包袱,包袱里也没装什么,就是烙饼和他们的衣裳,她和明学一人一个,很轻巧。自然是贴身装着
这个时候没有银行卡,也没网上支付,幸亏还有银票,要不然装的鼓鼓囊囊的,小偷一看就知道谁有银子。
大清早,两人背上包袱就悄悄出了家门。
她从来都不喜欢伤感离别,所以也不想让大家都起来送。尤其是不想看到秀秀眼泪汪汪的样子,太伤感。
这次出门是走路,所以,玉娘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