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崇祯太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趁机讹一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趁机讹一笔(2 / 3)

按他的估计,若不掀起几场大案又怎可能制得住各家的贪财之心,可谁曾想在弘光朝如同疯狗一般的阮大铖竟在这段时间表现得极其理智,只以小小的风波便达到了抑制粮价上涨的目的。

对于此等情势,朱慈烺一面庆幸于不用过早抛弃这把利刃,一面却也遗憾于未能多开几个礼包。

只是在闲暇时他也不免感慨:便连这些政争的失败者都如此敏锐,北京的那帮人又会是何等难缠。

“此番没因缺粮而闹出什么乱子,你与刑部功不可没。”

“陛下过誉了,若非您自海外筹得大批粮食,臣便是把江南的大族都抓完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差事办得好就是好,朕也不是个用虚言赞人的,你就不必自谦了。”

话音一落,阮大铖便挂上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其后他数番想要开口谢恩,竟似被感动的不能言语,真真有了些“愿为皇上效死”的架势。

面对此等表现,朱慈烺自也得配合一番。

可他心里却也如明镜一般,若这货真愿效死,又怎会在难得的报仇机会在手时表现得那么理智?

半晌之后,戏码顺利结束,他待将泪眼婆娑的阮大铖扶回椅子上之后便逐渐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爱卿查案之时可曾注意到什么?”

闻得此言,阮大铖自是一愣,其后他一面不断在脑中回忆,一面却也不由想从陛下的面色上发现一点线索。

他很清楚,既然是这么问话,那边说明陛下已然通过自己的渠道发现了些不同寻常,甚至说陛下对这些不同寻常有了大致的判断,缺的也只是个办事的人罢了。

只是.........这到底会是什么呢?

“老臣驽钝,请陛下明示。”

“哦?爱卿心思细密,竟未曾发现什么吗?”

想知道你就说啊,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

待听完朱慈烺之言,阮大铖便不由腹诽了起来。

此时的江南虽已大体趋稳,但说破天去也是战乱将平,这般情形之下他堂堂的刑部尚书又怎可能什么都没能发现?

可话说回来,他真能将一桩桩一件件都细细捋出来吗?

且不说陛下有没有时间听他迂叨,便是有时间,某些事情也着实不该就这么明晃晃地戳到陛下面前。

如此一来,阮大铖经了数个呼吸的功夫这才寻了几件看着颇大,但并无关碍的事说了出来。

“陛下,据臣所知,金坛一带有名为削鼻班的乱民生事;苏松一带亦有零散清军化为盗匪。”

“嗯,这些倒也能算是刑部的权责,”待见阮大铖停下了话语声,朱慈烺便知不太可能从他口中再诈出什么了,其后他在脑中略略回忆了一下吴所言,随即便大略说了一通。

吴昌瑞初到华亭之时只觉得这差事是陛下给他们寻的出路,也就胡乱混日并没有在这里投过多少心思。

可谁曾想,这样的日子才过了三五天,他便被新任的知县老爷以“兹事体大,需得有人作证”为由给唤了过去。

他同这县令和咨议局的人伴了一路,虽不至亲厚到哪里,但也算有些交情。

更何况仅只是作证而已,若哪怕有天大的干系又与他能生出什么瓜葛,所以他也未曾多想便直接去了县衙。

到了之后他才知道,所谓兹事的确体大。

鞑子退去之后,县里大户便打算收回被圈去的土地,但新任县令却觉得这些当算作逆产,需得有朝廷的认可才能发还各家。

由此,县里的大户们便一起闹到了衙门里,而这新任县令便也将吴昌瑞和咨议局的书办拉过来分担压力。

若换旁的事情,吴昌瑞自然不会多言,可当初鞑子圈地时这些大户一个个屁都不敢多放一个,现在陛下才将鞑子打跑,他们便敢来生事,这不是明摆着欺负陛下不会对他们动刀吗?

如此情形,吴昌瑞自不会再忍,也不知是他从战场上带下来的杀气起了作用,还是他背后那尊大佛拥有足够的威慑。

反正待到县令表示自己只不过是怕担了天大的干系,一旦朝廷发话,他必定不会干涉各家拿回自己的田地之后,这些大户说了些狠话也便散去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吴昌瑞便觉得当与自己再无瓜葛,可谁曾想约莫七八日之后他却意外得知有不少普通百姓的田地也被划到了逆产之中,衙门和地方大族更还不许他们靠近自家田地。

若是平常也便罢了,可那一阵子正是粮食收割的节里,一旦错过农时,这收成也便不用再指望了。

军户出身的吴昌瑞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没了收成,百姓便没法交朝廷的税,没法交朝廷的税便只能卖房卖田、卖儿卖女,好端端的一家子到这里也便算是家破人亡了。

也算是他机灵,并没有直杠杠地去找县令理论,他一面还似先前那般胡乱晃悠,一面却对有关田地的事留意了起来。

倒也是他自来到华亭之后的表现让各人都对这少了个膀子的丘八没太在意,不过一两日功夫他便查到了其中诡异。

如此才有了他接探亲为由去杭州寻人,亦才有了与朱慈烺的碰面。

约莫半柱香的功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