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的,可不敢和心甘情愿之间可谓天差地别,他又怎会强令非嫡系人马前去攻城呢?
若真这么做了,且不说兵势会不会因此而受挫,便是挂上常申凯那般名声却也会对他整合大明各地各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不成就把距离稍稍拉远一些,大不了费费嗓子吧。
心念及此,朱慈烺也便应下了敌将这有些离奇的要求,其后各将自是归于所部为这场声势浩大的会面做准备,而朱慈烺则在帐中回忆起先前各将的反应。
这是无聊吗?
当然不是。
朱慈烺很清楚,作为上位者必须得对麾下骨干拥有较为透彻的认知,哪怕这些认知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于有极大可能是下属刻意在他面前展示出的,但无论如何有认知却也比没有认知强上数百倍。
第一个便是吴易了,此人不管在崇明岛还是这里几乎都是一言不发,但对太子殿下安顿的诸般事宜都可谓尽心竭力。
依着朱慈烺的经验,这大抵便是那种只知埋头干活,却压根不会向上司表功的老实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这吴易早在崇明岛一见之时便通过朱慈烺在应天的所作所为分析出了太子殿下的秉性,由此才刻意做出这种会被殿下看重的老实模样。
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了,甚至低到了可以被完全忽略的地步。
所以在朱慈烺想来,这位深得史可法信重的监军大抵就是传说中的“老实人”了。
另一个便是黄蜚。
朱慈烺对这位曾和黄得功搭班子的水师将领印象不错,其在历史上虽一直被困在太湖,但也是让清军颇为头疼的人物,若能找到正确的用法,想来也当能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使用。
至于吴志葵..........
到现在为止,朱慈烺只从他身上看出了油滑。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世上无有完人,他只要能坚持抗清,朱慈烺也非无有容人之量。
“殿下,各部已在城外列阵完毕。”
就当朱慈烺还在脑中回忆对苏松诸将做着总结时,黄蜚再次回到帐中,而在听到其禀报之后,他也未曾耽搁,出了军帐便直接翻身上马往营外而去。
此时,明清两方数万兵卒早已在苏州城外列阵完毕,除开刻意为会面所留的中间地带之外,原本空旷无垠的平坦地带竟再也找不到多少空处。
太子殿下到来消息早已在军中传开,无论兵卒还是将佐都想趁着这个档口看看那近乎已一人之力扭转大明颓势的少年到底何等模样。
可俗话说的好,人上一千无边无沿,人上一万彻底连天。
这由数万人组成的军阵早已将所有人的视线遮蔽,除开那条从军营直通中央空地的道路两侧,其余位置兵卒想来也当是无缘得见太子殿下一面了。
“踏踏,踏踏,踏踏。”
随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道明黄色人影在数百甲士的护持下出现在了通道附近兵卒们的视野之中。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涌入大海,只于须臾之间便在军阵之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而当明军将士们看到太子殿下真的亲临前线,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和敬仰的神情。
朱慈烺的出现无疑让本就占据优势的明军更加士气高涨。
士卒们虽不知殿下此行到底为何,但他们却从戏文中听过什么叫“御驾亲征”,而作为一名厮杀汉,又有什么能够比跟随“皇帝”击碎当面之敌更值得荣耀的呢?
“明军威武!”
“万胜!!!”
朱慈烺并非没有受过这么多人的跪拜,但那一声声山呼从身经百战的勇士口中发出又如何不让他心神激荡?
“明军威武!”
“万胜!!!”
随着大明监国太子与大明万千士卒之间的一应一合,明军士气已然高到极点,便连胡茂祯这等百战之将也不由受其感染喝出了一句句万胜。
此时的明军似是受到了神祇加持一般,哪怕当面乃是刀山火海,只要太子殿下一声号令也敢将刀山踏碎,将火海添平。
反观清军阵营中,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和忐忑。
他们落入围困已近月余,其间粮草虽还不算匮乏,但长时间的围困和已成孤军的压力却让他们疲惫不堪,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眼见两军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朱慈烺在心情激动的同时又不免生出疑惑:吴李二将怎么敢顽抗到底?
“见到太子殿下,你二人怎敢不拜?!”
在距吴李二将约莫三四十步的位置,朱慈烺与随行的黄蜚等将便勒马停住。
与此同时,黄蜚那低沉且有穿透力的声音也于场间回荡起来。
寻常来说,两军正在敌对之中,又哪里来的可能让敌军之将参拜自家太子?
可黄蜚到底也是在东江数变之中保下了性命的人,他自然知道借着己方军威对敌方施加压力的道理。
所以,这一声说破大天也不过只是下马威罢了。
“末将拜见太子殿下!”
“末将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