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尼堪在戈什哈的护卫下往来路冲去,胡茂祯果断下达了新的命令,其麾下兵卒立时便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于胡茂祯而言,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他真有能力将尼堪和这八百真鞑子全都留下却也得费上不少时间。
可他要是将这点时间用在弹压营啸上面却还能保下绝大部分兵卒,若再趁此机会将隔壁营中兵卒全部吃掉的话,他麾下的实力不但不会有什么损失,反倒还会因此而涨上不少。
届时即便没能拿下尼堪人头,凭着手中数万能够野战的兵卒,他也能在大明这边站稳脚跟,地位不见得会低上多少,处境甚至还会比杀掉尼堪自如许多。
至于说没能完成与朱慈烺达成的协议会不会让他翻脸..........
反正也反正了,伏击也伏击了,尼堪没死也只是天意而已。
左右他也只是在明军包围圈里晃悠,又非就此逃出生天,难道明国太子还会因此而责怪一个麾下有数万野战人马的大帅?
心念及此,胡茂祯突然发现这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面指挥兵卒剿杀没能脱出包围的鞑子,一面便寻思起该从何处开始弹压营啸。
说起来话长,可从箭雨落在鞑子身上到尼堪脱出包围拢共也只过了小半柱香的功夫而已。
就当各人都以为这次伏击会以双方都未达成目的为结果时,却听一阵战马嘶鸣声突然响起。
待胡茂祯顺着声音望去之时,却隐隐看见似有一队人马已和将将逃出的鞑子撞在了一起,而包括尼堪在内的十余名骑士则已消失不见。
这是..........
如此情势,除了明军定不会再有旁人,可他着实有些想不明白素来不擅正面作战的明军到底是哪里来的胆子。
难道他们不知道可以追杀溃逃的敌军,但绝不能拦在他们的逃路上?
是了,那太子麾下就没几个真正打过仗的,自然不太可能知道这些“常识”。
想明白这点,胡茂祯再次陷入了纠结之中。
出手相救还是坐视不管呢?
“你带人去弹压营啸。”
这次他倒也没思量太长时间,只过了片刻功夫他便朝身侧军将吩咐一声,而自己则带了百十来个兵卒往那边靠了过去。
所谓穷寇莫追。
他自然不打算去帮那队不知高低的明军,之所以还会带人靠过去,说白了就是做出救援姿态,好在战后见到太子时大家面上都不太难看而已。
至于这队人马最终是被鞑子冲散、杀光却也不在他考量范围之内了。
只是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胡茂祯也将那处战场中的情况看得越来越清晰,
待到仅余五六十步时便已能大致看清其中战况。
紧接着他整个人便直接愣在了原地。
于他想来此时的明军哪怕不被鞑子击溃也当无法阻拦其逃命脚步,哪怕鞑子因其纠缠而暂时无法逃脱,这队明军当也会付出不小代价。
可谁曾想,当他仔细分辨一番之后却发现,战况与他所想何止天差地别,这队明军非但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反倒将鞑子死死拦在原地不得寸进。
太子手里竟然有这等强军?!
“包过去!”
见此情形,胡茂祯于瞬间便将心中盘算全部推翻,高呼一声便带着那百余人杀向了鞑子侧翼。
所谓强军除了向仁生所率太子宿卫自然没有别人。
老实讲,宿卫虽强,但绝对没有强到能硬抗同等数量真鞑子的地步。
可此时鞑子的阵势已在逃跑的过程之中全部散掉,哪怕还有三五成群的却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如此一来战斗便成了毫无章法的混战,宿卫不熟悉战阵变化的短板也就被彻底掩盖了起来。
当然,从军还不到两个月的向仁生自然是看不透这一点的。
此时他只觉当面之敌似要远逊与当初在应天城墙上遇到的那股鞑子。
这却也难怪,当初那队鞑子皆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程度,而现在的这些不但只是普通旗兵,更已在诸般作用之下士气全无。
更何况在没了战阵加持之后,战斗就从比拼士卒配合变成了比拼个人勇力,而在这方面又有多少人能凭过身着双甲、手持重兵的宿卫?
“嘡!”
“咔嚓!”
向仁生在转身之际将手中铁棍猛地砸在身侧鞑子的腰上,随即一阵骨裂之声便传入了他的耳中。
先前他离开闹出营啸的降军大营之后便尾随那队鞑子到了旗兵大营附近,待将清军大体动向探查清楚之后他便反身赶去与大队人马汇合。
期间自是有些波折,但也不值一提。
总之,在带着大队去往旗兵大营的路上,胡茂祯这里的战斗也同时发生。
这般情形,向仁生自是知道该如何处理,将部分人马分去拦截旗兵大营可能到来的援兵后,他便领着几百宿卫直扑战场而来。
所幸宿卫脚程不慢,当尼堪将将脱困之时,他也堪堪从路边杀了出来。
也是尼堪倒霉,回逃之兵少说也有十余人骑着战马,可他一马当先便被向仁生当做了目标。
其后的事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