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我总听官员上书,表示各地缺钱,百姓困苦,原来是这样道理!”
李太后不好干预外朝事物,没有发表议论。
老太太过去对于经济学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因为王文龙讲的够直白,老太太也听懂了王文龙所说的理论,心中颇有学会新东西的满足感,虽然不好就此事开口夸奖王文龙,但就凭王文龙说的让她觉得有理,李太后心中便已将王文龙当做是一个有才人物。万历皇帝对于可以多发钱这事儿颇感兴趣,点头说道:“过去发钞总是地方上发现钱钞紧缺,于是上书朝廷,如今照王爱卿所说,朝廷本该以每年百中取二点七的比例,主动多发行货币才是。”
见到万历皇帝兴奋的表情,王文龙心里一笑。
王文龙知道万历皇帝乍听到这個数字,肯定觉得自己手中可以印更多钱来用,然而只要计算就会知道大明历代所印的宝钞增速远超过百分之二点七的数字,不然也不会导致钞法废驰现在只能重新接受银本位。
万历皇帝如果真叫人来计算就会发现,按照这个数字他所能印的钱不是更多而是更少,那时也不知是怎样表情。
王文龙回答说:“若按微臣观点,这数字应该比百分之二点七再高一些,超发货币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数量多了,价钱自然就会便宜下来,这就叫做货币贬值。”
王文龙停顿了一下看三人的表情,发现三人都能听懂之后,继续道:“假如说十年前一两银子能买一石米,十年之后只能买半石,如果一个人十年前借了一两银子,需要卖一石米才能还,那么十年后这一两银子的债,他只需要卖半十米就能够归还。所以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借钱是件划算的事情,百姓会更愿意借债去发展。”
“圣上、九莲菩萨,臣所说的借债在此处只是一种经济学行为,并不只有败家之人才要借债,比如一个佃农想要增收,往往便会倾向于借贷去购买耕牛和农具,以一个无地庄户想要拥有自己的田产,便会借债去雇人开垦荒地,乃至于工匠商人,天下百业,初创之时都需要靠借债才能有第一笔资金。如若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或是朝廷想要戍边屯田、活跃某地市场,那么增发货币非但不是不好的行为,反而还有利于帮助实现朝廷的目的。”
“当然这种增发还是要限定在一定限额,如原本多发百分之二点七的钱币,在增发之处便可以转为百分之三,甚至于百分之四,但若是再多,恐怕就会有货币贬值伤害百姓之忧了。”
王文龙道:“臣以为这种使用货币去帮助发展的手段可以叫‘货币调节’。”
王文龙最开始的论述李太后还听得懂,但是说到货币超发的好处,李太后渐渐就有些跟不上了,直到最后王文龙总结之处,她又找了回来,只觉得王文龙所说的有道理,但又不确定是否正确,于是选择不说话。
万历皇帝则明显对这论述感到新奇,扭头问一旁的陈矩道:“陈大伴以为王爱卿此言如何?”
王文龙原本以为陈矩肯定会模棱两可的说话,却没想到陈矩只是稍微思索便笑着点头:“老奴以为王舍人所说极有道理,将老奴以前不少迷思都解开了。”
王文龙不禁对陈矩投去讶异的目光,陈矩能够被外朝官员信任,甚至被称为“陈佛”,其来有自,他在太监群体中属于相当靠谱的人物,有一说一,比许多外朝的官员还要正直。
万历皇帝点头,对王文龙道:“人都说王建阳创立一经济学,论及经济事务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如今一看果然是身具才干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