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工程,得亏是到了新时代,有工业机械可以代替人工,极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
朱怡炅反复看过了方案,提笔朱批:“着令内阁、户部从速调拨款项,凡对应府县官吏,立刻由驿站经发手令,务必予以全力配合。”
这也是内阁的票拟建议,内阁虽觉得耗费也很大,但黄淮问题的确已经迫在眉睫,都是聪明人,也知道取舍。
事实上,曾经的历朝君臣,也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但谁让从元朝开始,京师就在北京。要是为了治河,就不管漕运,谁能承担这个责任?
大明新朝对比前朝,最大的优势就是都城定在南京,可以不依托漕运。
至于漕运因治河而逐渐崩坏,这也不是问题,漕运从来都只是为了让北京能更好的从江南吸血。就算没了漕运,沿路诸县也不会出大问题。
漕运只是其一,还有各地发达的水系,以及必经之地的盐课。
治理淮泗水系,短期内可能让部分百姓受害,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减少洪涝旱灾,让地方农业得到飞速发展,而且稳定的河道水运也能为工商业提供发展土壤。
朱怡炅想了想,又提笔补充:“擢升孙嘉淦为五省河道总督,总督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五省治河事宜,各地官员一律不得横加阻拦。赐授尚方宝剑,许其特殊情况,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便是先斩后奏之权!
又是五省总督,又是尚方宝剑,这么一套官职赏赐组合拳下来。
内阁那边瞬间了然,这孙嘉淦怕是很难活着回京了。
不过,就这么奔波死在河道总督任上,那倒也不算太吃亏,至少一个追封的阁老是板上钉钉了,说不得还能得一个不错的谥号,甚至爵位封赏传家什么的。
就是各地官吏不太开心,本来就不想孙嘉淦在他们的辖地里,到处征发民夫乱搞。
现如今,皇帝直接下旨,把他们的退路彻底堵死。
不光如此,大明新朝这边,每年增涨的财政岁入,还得拿出不少来填补黄河这个巨坑。
还是得想办法搞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