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89章 科举改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科举改革(1 / 2)

第389章 科举改革

华盖殿。

内阁、礼部依照惯例,将誊录好的会试榜,还有贡士名录信息奏章呈递皇帝。

朱怡炅拿起看了片刻,随即颇为惊讶道:“刘统勋居然只考了甲榜第十一名吗?”

此次会试主考官王礼闻言,虽然惊讶皇帝怎么会关注一个山东考生。却还是回答:“回禀陛下,此君试卷臣与诸位考官一同观过,文章一道的确发人深省,只是到底见识不足,难免有些空谈。臣与诸考官共同商议,还是觉其文章当排甲榜第十一名为妥。”

说的很委婉,实际就是告诉皇帝,我们这么多人都看过了。这个刘统勋文章立意是不错,但内容太空洞,诸多不切实际,明显还是太年轻了。

甚至于,连这个十一名还算是反复商议后的结果。因为刘统勋是山东考生,还是甲榜唯一一个北方士子。

大明新朝重启南北榜,并不是说要搞两个会试榜,而是按照南北比例录取考生,确保新科进士中总会有北方士子。

而这次会试榜,除刘统勋是十一名,剩下北方考生几乎全在末榜,只有两个在乙榜,还是倒数。

南北榜到底是皇帝定下,若甲榜一个北方考生都没有,全在末榜,即便的确是真才实学,皇帝脸面也会挂不住。

太祖爷当年不就查清没有舞弊,确实是那些落榜叩阙的北方考生不如南方考生文章写得好,换言之就是不够卷。

但老朱还是把那些考官给凌迟了,然后自己重新阅卷排名,硬生生抬举了51个北方进士(叩阙的)。

刘统勋其实也是猜出了这一点,整个甲榜就他一个山东人,能看不出来吗?

朱怡炅笑道:“呵呵,看来这世上英才还是不少都愿在我大明新朝一展抱负,倒是王卿此番着实辛苦了。”

朱怡炅没有揪着不放,他又没名臣收集癖。

而且,会试榜只是确定进士,真正排名次、中状元还得看等殿试(面试)。

“陛下圣明!”王礼松口气,连忙拱手说道:“臣既为本次会试主考官,自然责无旁贷,不敢言辛苦。”

会试不止考生辛苦,考官也是要一直待在贡院里头监考的,全程不能外出,为的就是防止考官舞弊。

王礼去当主考官,包括后面监督阅卷,近一个月都在考场出差。内阁旬月以来都是次辅带着另外两位阁臣商量着来,实在解决不了就去找皇帝汇报。

礼部尚书林景裕这时说道:“陛下,而今会试已经圆满结束,应该尽快筹备接下来的殿试了。”

王礼跟着说道:“林尚书所言极是,殿试在即,确实该早做筹备。”

“臣附议!”剩下三位阁臣连忙拱手附和。

其实殿试所需笔墨纸砚耗材,就连监考官礼部都已准备就绪,因为考场定在奉天殿,所以还不能立刻布置,只能当天来。

只是现在为止,皇帝居然还没告知考题内容。

殿试严格来说是皇帝来出题,可多数情况还是皇帝与内阁、礼部商量着来。

临场出题不确定性太多,真的出现那一般只存在一种情况,皇帝已经不信任大臣。比如嘉靖晚期殿试,就是皇帝自己出题,跟大臣完全没有事先说明通气。

出的题目从开始如何治国,到后来直白的去问考生,如何确定百官在说真话。

朱怡炅想了想,开口说道:“而今殿试在即,便着内阁、礼部尽快筹备殿试相关,务必不要误了七日后的奉天殿殿试。至于殿试的考题,便以治国为要,问问这些考生,若他们为官地方,该如何施政?就以他们各自家乡籍贯来写,让考生尽管畅所欲言,不必害怕写错。”

居然以治国理政为殿试考题,四位阁臣都有些惊讶。他们还以为皇帝肯定会出与西洋相关,却不想会是这般结果。

“臣等遵旨!”惊讶归惊讶,内阁、礼部还是拱手接旨。

相比会试里皇帝出的那些吕宋、西洋科题,还是这般治国理政在阁臣来看更为务实一些。

这并没什么好奇怪,而今天下时局已定,通过会试让考生能重视海外,端正态度即可。

会试最终目的肯定还是为了选材,这毋庸置疑!

“嗯。”

朱怡炅又看了一遍会试榜,里头除了刘统勋,余下一个都不认识,甲榜会元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也是他带来的蝴蝶效应,在考题中加入历算和西洋学,这些新知识已经让传统的八股文章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朱怡炅想了想,随即颁下圣旨:

今后会试,三十岁以下,若无中第者,可重复再考。若是过了三十岁,则一律只准考一次。四十岁以上,不得再参加会试。

这是要给今后会试都定下年龄限制了!

因为朱怡炅刚刚在看会试榜和考生籍贯名录时就发现了,此次录取的贡士里有三分之一的考生都年龄偏大。普遍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倒是没有超过四十岁的。

这样肯定不行,不是说这些人年纪太大,而是这个现象很不好。

范进中举的课文,朱怡炅小时候还是学过的,当时的老师还要求他们全文背诵。虽然现在已经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