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掉脑袋的大案
常平仓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此后沿用后世王朝,其主要作用便是调节粮价、储粮备荒。
洪武三年,老朱改置预备仓,出官钞籴粮贮之以备赈济,荒年借贷于民,秋成偿还,取代常平仓制。
满清沿袭,于各府、州、县俱置常平及义、社仓,责成道员专管,每年造册报户部。并定仓谷籴粜之法,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出息,如遇灾荒,即以赈济。
康熙还规定常平仓粮食要永留本境备赈,不过这个制度过了康熙就差不多烂掉了。别说永留本境,各地常平仓往往都是徒有其名,每逢饥荒赈灾必定出事。
大明这边的常平仓基本沿用满清,然后又在各州县出资重修过一些,用于储备粮荒,平抑粮价。
燕小七睁着疲惫的双眼,脸色却是非常不好看,低声说道:“头儿,昨夜我偷偷看过,安福县的常平仓的确有问题。只一晚上的功夫,便匆匆来过三大车粮食,在往常平仓里偷运。”
詹守一虽然早有预料,却还是被惊得眉毛颤动:“看来本县常平仓的窟窿很大,未发灾情还好说。这一有灾情,地方马上就坐不住了。”
说罢,又一阵冷笑:“呵呵,高价买粮,倒也真舍得啊!”
徐六说道:“陛下都发月报说了,今年可能会有大灾,这安福县居然还不早做准备,我若是这里的地方官儿……”
詹守一斜睨一眼:“怎么,你也想贪?”
徐六摇头:“头儿,我就说说,这安福县的地方官忒蠢。既然都要做这掉脑袋的买卖,也不放聪明点。”
詹守一摇头说道:“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太贪了。而且,能把常平仓的粮食偷出来,还要将其消化掉。这一整套环节,不可能只有一个安福县衙参与,里面必定要牵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这么多粮食亏空,那它能卖到哪里去,才能不被怀疑,还能卖个高价?”
燕小七一怔:“头儿,你的意思是……可这是要掉脑袋的呀!”
詹守一说道:“偷卖常平仓的粮食就不用掉脑袋了?”
徐六问道:“头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詹守一思忖片刻,说道:“一个安福县便已是如此,那这整个吉安府又该如何?”
燕小七冷不丁说道:“若只是吉安府还好,就怕整个江西都……他们怎么敢的?”
詹守一说道:“这就不用我们来管了,小六子你去永新县,小七去莲花县,我继续在这安福县盯着。切记不要轻举妄动,先把情况大概摸清,然后便上报李大人。这等买卖不可能只有一县参与,甚至可能还牵扯到了军队。如此大案,还是交给上面头疼去吧!”
仅仅凭借一县常平仓,三人便推断出此必为大案。
……
南昌。
江西巡抚裴海成刚结束了一天的赈灾公务,此刻正撑着疲惫之躯回返府衙。
刚回至府衙,贴身随从便说道:“老爷,您现在也是一省抚台了,何若再像当初刚刚外放那般,事必躬亲,这要是累坏了身体,小的可怎么跟老夫人、夫人他们交待啊!”
裴海成摇头道:“来福啊!伱不懂,我若不事必躬亲,那些人又岂会安心做事?再者,这位南京来的李宪台,可不是什么易于之辈。”
随从来福说道:“再如何不好相与,不过区区一个宪台,老爷您可是天子门生,还用得着怕他?”
裴海成说道:“正是天子门生,才越要小心。”
裴海成今年刚三十岁出头,这么年轻便做到了一省巡抚,封疆大吏。
这可不是什么年轻有为就能做到的,裴海成虽人前不喜显摆,但整个南昌上下官吏都知道,这位巡抚大人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
嗯,从最初的那一批秘书官中下来的,而且不像崔黎是纯靠着秘书阁的恩荫。
裴海成与朱承训一样,确实是有些真材实料在身的。
而且为官也是事必躬亲,尽职尽责,正因如此,朱怡炅对其颇有印象,这才擢升其为江西巡抚。
可以说,最早的几个封疆大吏,基本上不是天子门生,就是皇帝亲信。
也算是任人唯亲了。
屏退左右仆从,裴海成带着来福来至书房,便开始写信。
这是裴海成自当年外放地方后便养成的习惯。
因为裴海成是个孝子,讨好皇帝也好,本性也罢,反正每隔两三日便要往福建老家寄一封家书。聊表孝道的同时,顺带也与妻儿信中相聚,考校一番儿女们的学问。
当然,家书邮寄肯定是给钱的,即便他现在是一省抚台,也不会随便占用官府驿站资源。
“怎样,事都办妥了?”
“已经都办妥了,该通知的都已通知到位。”
“嗯。”
“……”
“有话便说,不要憋着噎着。”
“老爷,来福不明白,不过是来了一个宪台,至于这般大动干戈吗?”
裴海成手中并未停笔,说道:“你觉得我这是在大动干戈?”
来福没有说话。
裴海成终于将手中书信写完,这才放下手中毛笔,说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