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么强劲么?
定然不可能!
一个守不住本国货币汇率支撑点的国家,压得住未来的汇率反弹么?
不现实的!
所以,岛国今年8%的出口高增长,无非是最后的晚餐而已,未来出口贸易未来的走弱,在那些嗅觉灵敏的人眼里,几乎就是铁板钉钉上的事情。
实际上,这到底是不是岛国出口增长“最后的晚餐”,其实并不重要;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是,“预期”这东西是可以炒的,甚至还能炒成大利空……岛国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阿美莉卡这位亲爸爸说他们行,不行也行;但要说他们不行的话,行也不行。
在很多时候,决定一国经济宏观走向的,并不是经济本身,而是背后那一根根代表着硬实力的铁管子。
第三大利空:国内高速增长的通胀
岛国毕竟是个资源贫瘠,且严重依赖原料进口的国家,所以自打进入80年代起,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日创新高”,它们国内的CPI始终都处于一个令外人看不懂的高位,每当你以为这已经是极限了的时候,很快你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不得不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在耐受力这一块,实在是令人看不懂……要是换成普通的西方国家,连续十几年CPI的涨幅逼近甚至超过3%的话,民众早就给你掀桌子了。
没办法,从80年代起,尤其是1985年以后,岛国的资产泡沫化就开始严重了起来,随着货币的超发,日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每年都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下跌。
日元在国内不值钱,在国外就更不值钱了,偏偏岛国又不是阿美莉卡,不具备货币霸权,因此除了把这些钱疯狂地投资到海外贡献GNP之外,便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三共株式会社为什么听到几百亿日元的投资额,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原因,在这个资源重商主义的年代,与其把那些钱放在国内贬值,他们巴不得赶紧投资到海外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资产上呢。
第四大利空:夸张的债务杠杆。
其实,作为当下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源贫瘠的岛国一直很重视外海投资,其GNP总量此时虽然没有后世的那么夸张,但也非常不容小觑,因此虽然其M2余额已经是其GDP总值的近三倍,但其实只要自己不作死的话,日元也不是那么好狙击的。
只不过很可惜,自打签订了广场协议以后,从1985~1990年这五年时间里,由于岛国的债券市场太过开放,这种开放程度甚至夸张到了企业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发券的地步,恰逢日银把利率降到了最低水平,这导致企业在市场上发债比找银行贷款更划算、还更省事,于是大量的岛国大型上市公司把融资方式从原来的银行借贷改成了发债……到了1990年,岛国公司融资的结构里,来自银行贷款的仅有大约220万亿日元,而自发债的融资额度,却已经快要追平银行贷款,达到了200万亿的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强烈危机的岛国银行为了业绩,开始过度放贷起来,不但那些信用差的公司可以获得贷款,甚至只要你有房子等有价值的不动产,银行甚至可以低息放贷给个人……这又导致了信用过渡扩张,于是到了现在,岛国出现了大量的“僵尸贷企业”和“僵尸贷”,这些僵尸贷企业沦为大型公司的融资口器不说,也使得岛国银行业的坏账和呆账水平达到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
于是乎,面对着这种人人身上都背负着巨额债务的凶险情况,岛国为了防止全方位暴雷,不得以之下,又只能通过超发货币来稀释这些债务,于是陷入了一种“越超发货币,债务越多,债务越多,越需要超发货币来稀释”的怪圈。
所以,岛国近一年以来的汇率剧烈波动,其实说到底还是要怪他们自己作死,如果不是他们自己进入了这种怪圈,以它们的经济体量和活跃度,其他人就算是想要狙击日元,也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第五大利空:资产过度泡沫化。
前文说过,自打岛国在1989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后,国内的那些财阀和上市企业就开始屁颠颠地玩起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来了,这种纸面上的繁荣虽然一片欣欣向荣,但其本质就跟两个人通过一摊狗屎创造了一亿元GDP的故事一样,无非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罢了。
然而可怕的是,此时的岛国保守估计有将近30%的M2余额都汇聚在股市和楼市里,而玩这种纸面游戏的企业,也并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到了现在,岛国的股市里有将近2/3的股票都是公司之间相互持有的,这放到后世,你敢信?
总之,岛国的资产泡沫形成的链条如下:
70年代金融改革——全面放开金融市场——大公司自己去市场上发债——银行日子难过——过度放贷——信用过度扩张——坏账呆账严重——大家拿钱一起使泡沫越来越大。
然后到了现在,发展到了一个经不住轻轻一戳的程度。
第六大利空:阿美莉卡的高利率
众所周知,自从在蓝星两强赛里与对手分出胜负来以后,阿美莉卡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