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9.削藩 削藩(2 / 10)

灭亡的一日。

天子在上首平静坐着,看天幕上与黄子澄交谈的朱允炆,看臣子们各怀心思的交游,最终也只勾了勾唇。

·

原本还在干嚎的朱樉朱棡瞬间停了,感情他俩也就比大哥多活了一段时间,甚至没到侄子动手就死了。朱棡收了声,腾出朱元璋一只胳膊,眼神示意朱棣快上去抱着,马上就轮到你小子了。

他们爹倒顾不上胳膊不胳膊的,只怅惘片刻,好好的儿子们说没就没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困惑。

朱允炆固然令人无言,但朱棣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他死之后留给朱允炆的想必是个完整没有掣肘的朝廷,开国武将也不会全杀光,新人旧人,总有能用的。

其他兄弟也暗自揣测朱棣还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底牌,是暗中收买许多将士,还是朝中留有内应?藩王与朝廷终究不同。

朱樉目露凶光,天幕说他早死,但详细死法却没提。也许如大哥一样病死,也许发生什么意外,也许就是他们这个爹为了给侄子铺路先动手了。

既然朱棣可以……他暗中瞥了眼老爹,不论自己是什么时候死的,要是死前能快活一阵,也尽够了。

朱元璋早叫人过来给老二老三看诊,此时正抱臂盯着,老三有些灰心丧气,老二么,他爹是老了,但还没进棺材呢。

【齐泰认为燕王朱棣最强,咱们先搞他,黄子澄表示,先拿燕王开刀没理由啊,找几个有错处的审判一下。

就从周王先开始吧,这个是燕王亲兄弟,先削他就是断燕王手足,建文思考一下说可以,就这么来。

此时没有动朱棣其实有军事上的原因,北地军力尽在其手,而南方平乱,朝廷无兵。

但儒生们削藩还要师出有名,这放大汉刘启听了得笑出声,他还允诺皇位给刘武呢,不兑现承诺也没见谁敢吱声。

朱允炆及其臣子的认知与操作,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不能理解——不看史书也确实想不到JUDY这么能打。

带着八百个人在天崩开局的情况下靖难,一路越打越多,这种事写进小说都得被喷不合逻辑,评论区要开高楼问作者,你当主角是什么此言一出大家虎躯一震纳头便拜的龙傲天吗?】

刘启颠了颠儿子,天子,帝王,削藩是帝王握住权柄的路,要走这条路,或以政治筹谋分化,或以果决心志承担。

南方兵力空虚,不敢先对燕王动手,却用和燕王同胞的弟弟试探——这样的行为,如何能算谨慎,不过犹疑罢了。

八百人?

从八百人开始,一路杀到最后成为皇座上的皇帝,像他当年饭都吃不起,日后却在和尚面前写一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这个儿子像他,这个儿子当真像他……

可惜他像他。

正因为朱棣像他,所以他不会认命,不会输不起,不会认为区区八百人做不了什么。他会带着这八百人一路杀出死局,杀出一条生路,杀到削藩的侄子面前。

帝王与未来的帝王对视,他们是父子——正因为他们是父子。

所以朱棣也会杀尽朝廷的百万雄兵,他会像利剑劈开河山一样穿过朱家的江山,带着一身血气走入王城,坐到他父亲坐过的位置上。

如果标儿的死无法阻止,如果孙辈的眼界实在不足,而名义上更长的老二老三同样早亡。朱元璋看着朱棣的面庞,像当年杀完了人在河边随手掬起一捧水时看到自己血迹斑驳的脸。

天下耗得起第二次么?天下已耗了靖难这第二次,到底是怎样的能力,才让后人如此认可他的功绩?

·

朱橚很怅惘,他没有惹任何人。

而且好怪,真的好怪。天幕说到现在,每次提到朱棣的名字都怪怪的,朱棣两个字也没那么难认,为何后人口音如此奇怪?

他试着问其他人,被问的兄弟捏着怪腔调:“毕竟是天崩开局的龙傲天永乐大帝,我们这些普通人如何知晓大帝之名有何深意。”

朱元璋回过神,一脚踹过来:“说的什么怪话!”

【身后有朱元璋留下的朝廷框架,朱允炆认为速度镇压能成功,倒也合理,毕竟前期藩王们确实很听话,没有哪个刺头真闹得特别厉害的。

但作为皇帝眼光是要放长远一点滴,爷爷搞藩王的初衷是御虏,就问你把叔叔们搞了谁来负责这个吧。

前期建文改制的一系列政策,使江南地主受益良多,相对应的是其他地区地主的不平,咋,我们就不配呗。朝廷与江南地主的关系缓和了,但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削藩亦如此。

但就问削藩的发展为何如此:爷爷死了没俩月,各家府上白布估计都没扯下来呢,哐一下周王就被次子告发谋反了,直接废为庶人。

后面一个月唰唰唰削了三个,湘王柏不像齐王代王那么听话,大门一关,全家自焚了。又没几天,岷王也废为庶人。

周王的医学成就比较出名,主持编撰的《救荒本草》与《袖珍方》至今仍在我国医药史上有着巨大影响,湘王修仙,死时无子,放在古代属于大龄未育青年,大家默认他死了这一脉就没了。

这位无人继承身后事的藩王死得这么惨烈,完了朱允炆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