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海一家三口带着郑兴海带回的礼物去了郑兴海外公家。
郑兴海的外家算是书香门第,早些年郑兴海的外公霍勋宸就留学海外,回国时正赶上国内动乱,想要弃笔从戎,为挽救国家危难出一份力,进了黄埔军校,之后从军,可惜在军中一段时日后,彻底看透了当时军中的腐败,就又借一次受伤离了军中。
因为学识不错,进了高校成了一名讲师,在学校里认识了郑兴海的外婆,成就姻缘,两人在学校里任教,也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自己也加入了进去,只是之后有一段时间,总是受到了世情的波及苦了一段时间。
在那段时间过去后,又被请回了学校成了教授,因着有教学经验,又有留学经历,在与外国恢复交往后,逐渐和国外曾经的同学有了联系,消息灵通,自己本来也足够灵敏,也逐渐成了有名的经贸专家。
郑兴海的母亲霍嘉佳幼时一直接受家中良好的教育,在恢复高考后和郑兴海的父亲第一批考上大学,带着才两岁的郑兴海回了京。毕业后更是最早下了海,开始做外贸生意,借助家中的人脉,很快站稳了脚。
郑兴海的父亲郑山也不是普通人,他的父母在解放前就是大资本家,公私合营后,他父母觉得情势不对,悄悄转道香港出了国,郑山因为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儿子,当时是不便带着,就托付给忠仆带看着。
那仆人是孤儿,在郑家长大,给了一个郑姓,也真的是忠心,因为世情当时已离了主家几年,可还是念着主家的恩情,在郑家托付时,接了下来,还隐藏了郑山的身份,换了地方住,把郑山当是自己的孩子养着。
郑山当时虽小,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了,知道父母哥哥们都离开了,自己只能靠着郑叔,就跟着郑叔去了县城生活,郑叔,为了不让郑山受苦,一直没有娶妻,一直都努力工作照顾郑山,供郑山读书。
不知道是不是有遗传天分,郑山很会读书,但当时的运动逃不过去,郑叔怕郑山留在县城会被人关注,也让郑山响应号召去了乡下,也是在那里,郑山遇到了郑兴海的母亲。
唯一可惜的是,郑叔没能等到郑山回城就病故了,但他在临去前,给了郑山一个匣子,也是郑山父母离开时留给郑山的。
郑山的原名其实应该叫【郑山哲】,但【山哲】这个名字实在不像是当时普通老百姓取的名字,也怕郑山父母离开后,会有人追查这个名字,就去了【哲】,叫郑山。
等郑家再次回国后,郑家为了让郑山认祖归宗,开始还坚持要求郑山改回【郑山哲】,但郑山不愿,表明自己早已成家,之前读书、生活一直都用的【郑山】这个名字,现在若改了,过去的各种文凭、档案可改不了,会很麻烦。
郑家只好作罢,但郑山若去国外,郑家人还愿意称呼他为郑山哲。
但说实在的,郑山的几个哥哥还是很高兴这个弟弟的识趣,在没找到郑山前,心中自是很挂念,也有些愧疚,但等郑家在海外生意越做越大,公司比当初在国内还大的多的时候,就有了些担心。
父母都还在,公司的股份大半都在父母手中,郑山若找回来,怕是因为要补偿郑山,分出不少股份,不是舍不得给郑山,而是这股份分出去,公司的掌控就可能出问题,影响太大了,现在郑山因为不愿改名,不愿去移民出去,那父母至多就是多给些钱财作为补偿,这个不说父母,他们都愿意多给自己这个从小就分离的弟弟多些钱财。
郑山不要父母的股份,不是他多清高,是因为他理智也聪明。
理智是他清楚,父母当初带着哥哥出国,虽然带着不少资产,但开始也不会轻松,家里的偌大集团是父母和几个哥哥努力建立的,自己要去分一杯羹,不说合不合适,自己拿着那些股份也没法发挥应当的作用。
聪明是他明白,自己已经开始做生意了,国内和国外的环境完全不同,现在的机会前所未有,他若是不要股份,而是借助父兄的愧疚和帮助,自己也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郑山的生意就这样在他自己的努力、父兄的帮助下,有了良好的开端,继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短短十多年后,郑山已经可以在商业上,和父兄的进行平等互惠的来往,就好像郑兴海在澳洲工作的公司,就是郑山自己的公司,那里甚至是郑山父兄的集团公司所没有涉及的国度。
郑兴海在外公家里获得了深厚的亲情滋养,外公考较了他是否将自己的学识有效地用在公司业务中,外婆则是笑着问澳洲的美女是否热情又美丽。
郑兴海尴尬地躲避着外婆抚摸自己的手,但他还是看着外婆坚定地说,自己更喜欢国人,以后要找女朋友也会找个华国人。
外公外婆交换一个眼神,这,好像有情况啊。
郑山这会儿正和自己的大舅哥聊天,大舅哥子承父业,目前在大学做老师,已经获得副教授的职称,大舅哥不善商事,但却也不是只有理论的老学究,反而很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不断钻研,郑山和大舅哥聊天很快乐,每次也都有收获。
郑兴海的母亲这会儿正在厨房帮忙,当然这个帮忙也就是动动嘴,平时郑家外公外婆就请了保姆在家里,这次欢迎郑兴海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