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本站地址 没有永远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合时代的制度。 科举,亦如是。 后世总有所谓文化人把科举说得一文不值,十分不堪,十恶不赦。说是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读书人的出路等等。这些话,在如今的朱允熥看来,简直就是哗众取宠。 甚至是有些丧良心了 科举兴于隋唐圣于赵宋,而到了大明,更是被无数的寒门学子翘首以盼。因为科举不单是国家的取士之道,更是平民百姓唯一的,公平公正的,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希望可以向上的通道。 它不是绝对的公平,但却是最大限度上的相对公平。 “免了”朱允熥笑着虚扶,然后在宝座上坐下,开口道,“殿试的题目出来了” “回皇上”中书舍人刘三吾道,“臣等商议了几天,选出几道试题,请皇上定夺” 朱允熥笑道,“好,说来听听” 当西方人,还在贵族和教士治理国家的时候。我们的帝国,已经开始吸收民间优秀的人才,聆听人民的意见。并且,给予人民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帝国的治理当中来。 朱允熥刚迈步进殿,数位大学士翰林院等就拥了上来。 首发网址26 “臣等叩见皇上” 他心中暗道,“第一题,上来就这么大火药味儿” 这道题所说周唐指的是周朝和唐朝,秦魏指的是秦朝和北魏。 外重内轻则是指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最后造成诸侯做大,周天子靠边站。 刘三吾站在众文臣的上首,徐徐开口道,“殿试先考的是史论三篇。” “第一篇,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说完,刘三吾微微看了下朱允熥的脸色。 朱允熥刚从王八耻手中接过热茶,闻言顿时动作略顿。 随即,他抬头看看眼前众位学士,“这题谁出的” “是臣”礼部尚书郑沂开口道。 “这题出得好”朱允熥开口赞许。 唐朝实行藩镇制,导致藩镇做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外轻内重则是指秦朝和北魏的权力虽然集中在皇帝手里,但是中央集权的效果并不比封建制和藩镇制好。 “这是在暗指朝廷和诸藩王之间的关系,但也有几分要限制皇权的味道” 朱允熥心中再次暗道,“能拿到自己面前的考题,定是经过礼部和翰林院一众学士认可的。” “第二题是,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刘三吾继续说道。 “这题也有意思”朱允熥暗中沉思。 题目中的申商,指的是战国时韩国申不害和秦国的商鞅。这两位在历史上不单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变法者,还是法家最终忠实的信徒,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此题的藩镇问题是次,后面那句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才是主要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是不是一定对天下有利呢 大明虽不是赵宋那样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但在这时,有识之士们已经察隐隐有了内阁制的苗头。 “第二题呢”朱允熥又道。 这道题,论的是到底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随即,朱允熥又道,“这是谁出的” “臣”翰林院学士方孝孺轻声道,“是臣所作”说着,顿了顿,“臣虽出身儒生,但也知治国之道,不可一味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更不可只听一家之言,如何用之以德,如何用之以法,当广开言路” 法家讲的是刑法治国,执行者甚至需要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而这道题的含义是,诸葛亮没有他们二位心狠却想立刑名来治国,所以蜀国最终灭亡。 王安石改革制定了十分严厉的规定,但是为了不背负恶名,不承认自己用的是法家学术,不用其名但用其实。 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这可不是让考生歌功颂德的考卷,而是让考生以臣子的角度出发,直言纳谏帝王该如何治理天下,该有什么样的心思。 同时,针砭时弊 “可”朱允熥点点头,“国家取士,就是要取有真才学,有品德,有思想之人,不能取一群磕头虫。”说着,笑笑,“朕这朝廷之中,最不缺的就是磕头虫” “好”朱允熥笑着点头赞许。 儒家的忠实信徒,却能抛却己见,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出发,选用适合的方法和制度,难能可贵。 “第三题”刘三吾又道,“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