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并不在意哪种器物最早被用来记录文字,他更关心「纸」为何物。 依照历史发展规律,多见后浪推前浪。 假设「纸」是六个选项中最后被发明出来的书写材料,它与其他五个选项比较,必有超群出众的优点。 赢政对未知的「纸」好奇心极大,恨不得立刻听一听要怎么制作,是否符合自己的猜测。不过,眼下即便对其余已知器物没太大兴趣,但仍颇有耐心地听咕咕以其节奏闲聊历史。 如今已经明白不可轻视任何事物。看似平凡的一草一木,可以是高产作物去推动社会发展,亦能是罂///粟被制作成为大杀器。 咕咕列举了六个选项。嬴政接触过其中五种,但已经不会自负地说对它们了若指掌。 且不论问其化学结构之类的深奥问题,就算问简单的青铜器步骤,他也讲不出子丑寅卯。 无知者又凭什么断言不必听一听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 它们凝结着发明创造与使用者的智慧,说不定举一反三,从青铜器进化出其他冶金术,继而搞出神兵利器。 几个月前,嬴政断无可能生出此等想法。 那时希望的是活得越久越好,是想要秣马厉兵扩张大秦疆域。 短短数月,恍若隔世,脱胎换骨。近期去往咸阳招贤馆,以包罗万象的心境去招募前来自荐者,那些被考察者自然也感觉到了不同。 此种秦风改变的时日尚短,但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敢来招贤馆。 重点就是“敢”字。当严苛的秦律被改动,一些避隐于乡野的能人愿意来咸阳试一试了。 嬴政更是领悟了凡事欲速则不达,比如不再急于征伐百越。 再如当下看了汉字演化史,并没有想要一步登天地搞出简体字。如今想要加快传播学识的速度,只需进一步改良秦隶就好,只有适合大秦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追赶后世的发展进度。 一边想着,一边继续看水镜。 水镜 【提到最早的文字记录材料,很多人会投票给选项A甲骨。 如今,很多人对于甲骨文不再陌生。就算识别不了这些文字,但也大致了解它们是殷商文字,被刻在龟甲与兽骨之上,多作占卜。 甲骨文最初的发 现者是清朝末年的金石学家王懿荣。 1899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因身体不适寻医问药,药方中有一味难得一见的「龙骨」。在买下这种药材后,他发现龟甲上刻有一系列有规律的符号。此前见所未见,非篆书亦非籀文。 王懿荣有着扎实精深的金石学本领,以敏锐的眼光看出这些“龙骨”药材可能隐藏了某种古代秘 密。 他将市面上能买到的带有符号印记的龙骨都收购入手。经过反复研究,推论这些符号是现存史料 中不曾记载的商朝卜文。 龙骨,这味药材很早就见于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 不是真的出现了传说里的龙,它泛指远古时期的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例如剑齿象、犀牛、三趾马等动物。 将其入药的历史久远,在《本草纲目》、《伤寒论》等医书中都能看到踪影。从殷商到清末数千年的时间,现存史料中为什么没有人早于王懿荣先发现甲骨文? 一来,不是所有出土的龙骨都在商朝被用作占卜,那就不会在上面留下甲骨文。 二来,龙骨被当作药材使用时,理论上不一定研磨成粉,可以碎成块状入药。虽然块状骨仍能看出其上符号,但谁会对其投入专注呢? 一般情况下,主动去接触龙骨的无外乎是药材收购商、药铺、大夫与病患。 正巧收到的龙骨有甲骨文刻字,又巧合到此人有深厚的金石学学问功底,还需要他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与研究精神,那才能让殷商文字重新现世。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好运在身,却与他本人的学识与心性密不可分。他终结了将这些刻字龙骨磨碎入药的“人吞商史”闹剧,对于殷商史学的研究功不可没。 时代洪流却无情又残忍。 一个人能够改变甲骨文蒙尘数千年几近湮灭的悲惨命运,但无力改变不了中华大地陷入屈辱乱世。 1900年,发现甲骨文不满一年,义和团攻打京师,不久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 王懿荣被临时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城破之际仍做着最后的抵抗,巷战到底不愿投降。这一边有人苦苦死守,但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携光绪帝已经在主力军的掩护下弃城而逃。 r /> 清朝皇帝与太后外逃,被丢弃的守军们弹尽粮绝。王懿荣不愿做俘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