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1 / 3)

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下旬。

一开始罕有人意识到这是大明改制的变化之始。

上书房内,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十三人究竟密谈了什么,其内容在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人们能看到的是朱高炽与几位堂兄被一道圣旨迅速打包扔出京城。

皇孙们被要求去微服考察。虽安排侍卫保护安全,但特意限制了一行人的出行费上限,禁止使用钞能力才能更深入田间地头。

这事说突然也不突然。

圣旨上给出义正词严的理由,朱元璋是穷苦出身,作为他的孙子不能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皇孙们该去行万里路,忆苦思甜地亲自发掘大明存在的社会弊端。

如果说几位皇孙离开金陵尚且有迹可循,另一件事则是在悄悄进行着。

——拟定全新的科举考纲!

五月上旬,朱元璋在册封朱棣为太子之际,同时发出了今年年末要进行一次特招考试的招贤令,经费由皇帝私库出。

考生不限户籍种类、性别与年龄。

换言之,这次特招与传统科举有很大区别,就连以往一贯禁止的娼优隶卒也能报名。

朝臣们基本没有反对此次特招。

一来洪武帝朝纲独断已久,二来不认为特招与他们有什么妨碍。

瞧瞧招贤令的用词,选拔懂基础农业、数术理论、新奇手工技能等人才。没有一项与传统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相关。

换句话说,男女户籍不限的特招考试,被选中者绝大多数都不可能做官。

最多是被洪武帝看中,去做些皇家私活,或是将其特长经验编选成一些奇巧淫技类书籍。

反正不花国库的钱,又不妨碍官员们的利益,搞一次特招考试就搞吧。

有多少人会来报名也不好说,哪怕皇帝说会发鼓励奖金,但又有多少人能打乱生活步调参加特招考试呢?

此时,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除了水镜的观影者们。

被紧急传召去看小冰河期故事的藩王与官员,在发表了观看观影感想后,很快接到一个重要而隐秘的任务。

他们将成为年底特招的考官,为本次特招拟定考题。

从现实出发推测,本次不一定会

有大批勇于尝新的考生出现,但敢来的人至少有着搏一搏的勇气。

这将是一次重要的实验性特招考试。将以此为基础,改变将来的科举考试内容。

新考纲要增添一些内容,像是擅于数理创造、税务理财、提升农作物产量等科目等。与此同时,又要大幅度删减传统四书五经的考核内容。这都需借着本次特考测试一回。

朱元璋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假设一上来对天下人说要全面改动传统科举,那会触动天下所有传统读书人的利益。即便他不在意多次杀鸡儆猴,但也面临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罢免了一批读传统儒家经典上位的官员,空缺的官位总要人去坐。

不是一两个位子,而是要全国规模换血,从哪里迅速找一批符合改革派思想与技能的人能上位顶?

答案很明显,自汉朝独尊儒术至明初,一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要撼动它,需要有相关人才就位,大力创办学堂是第一位。今年的特招就是要招来第一批星星之火。

如此剧烈变动,不是一两年能完成,初步成效至少也要五年。

因此,前期是随风潜入夜不引人戒备的准备期,中期是双轨并行不会不一刀切砍断旧式科举,而后期是全盘改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秦灭能够六国,可无法令其归心。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输给了时间。

从春秋战国近五百五十年的天下分裂,对比秦朝大一统十四年,是时间赐予了分裂思想极大的力量。

时间却也是一味良药,能让人忘却过去的旧习惯,就是不能操之过急。

朱元璋默默规划着接下去的具体操作方案。等新考纲拟定后,有一段时间难免会新旧考纲并行。

这世道就是如此讽刺。

你说要把一个人的房子完全砸了,将其逼到了无处容身时,他必是誓死反抗。此时,你稍稍改口,表示只拆掉门和窗,那人往往就退一步接受了。

新旧考纲并行,即所谓不拆家,只拆门与窗的温和政策。

墨守成规者又怎么能知道一步退步步退。门与窗都被砸了,外头的科学暴风骤雨入侵,距离整个家被拆又岂会远。

现在,朱元璋默默祈愿咕咕

接下去能多讲些科学内容,让他手握利器去拆旧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