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想在村里败坏大房的名声,都找不到理由。
可是大房送来的那点钱先不说多少,这些都李方氏攥在了手里,一分也没有分给他们二房,还美其名曰留着给二房那俩孩子。
那俩破孩子跟她有什么关系。她进门这么久了,那俩拖油瓶连个娘都没喊过。他们倒是想喊自己的亲娘来着,可惜他们的亲娘扔下他们走了。
有事的出主意,李家二房那和离的前妻当初养了他们大房六口子十年呢。凭什么现在大房日子过了,就把二房撇下单独出去过日子?
哼,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事怎么去掰扯?那女人都离开李家了。
再拿这个说事,是纯心想看他们吴家笑话么。
正月初二李奉文勉强没有出去鬼混,和吴玉兰一起去了她的娘家。
吴家觉得自己骗了,早知道那作坊李家二房沾不上一点光,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女儿从前夫家出来再嫁给他。
要知道女儿那前夫家承诺了只要女儿肯替那病死鬼守着,每个月另给他们吴家一份钱呢。
吴家心里这样想着,面上自然也带了出来。李奉文自诩是李家村唯一的童生老爷,平时在村里人奉承惯了,哪里受得了这气,扭头走了。
初二姑爷在老丈人家坐了没一盏茶功夫就走了,村里人私底下议论纷纷。这事自然让吴家在村里颜面扫地,对李奉文观感更不了。
不就是个童生么,有什么傲气的,每月不也就挣个仨瓜俩枣。
这事过后吴玉兰自然又爹娘数落了一顿,的富贵日子不过,非得再嫁,这下了吧。
吴玉兰在娘家受了气,回了李家后又跟李奉文大吵了一架。
李家老宅一天到晚没个安生,这个年过的越发凄凉。过了初六,李方氏便让族里一位后生送长寿回苗家沟。
长寿不想走,想再多陪陪奶奶。
“长寿,回去吧啊。你在这里除了给奶奶端茶倒水,什么也学不了。回去了歹让你娘给你找个学堂,去读书,乖啊。”李方氏摸着小孙子的脑袋不舍的说。
本来想留他到十五的,可是李奉文两口子整天吵,没人做饭。其它人病的病,不会的不会。
李家大过年的吃的不是除夕的剩饭剩菜就是热的饼子。
长寿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李方氏回了苗家沟。
文姜看到儿子提前回来了很惊喜,不过看儿子的表情......
“呦,怎么,这是不想回来啦。那谁还没走远呢,要不让他回来把你再领回李家村去?”文姜逗儿子。
“娘亲,我这段时间每天都很想你。可是奶奶病了,只有爷爷照顾她,爷爷也照顾不,我有点担心奶奶。”长寿扑到文姜怀里说道。
哎,这个厚道善良的孩子。
当初李方氏以家里供不起两个读书人为由,死活不肯送长寿去学堂。李奉文在学堂教着书,长寿连束脩都不用掏。
她知道李方氏的意思,读书到了后边花费会越来越大,势必要有所取舍,两个人选一个。福寿从小嘴巴甜,会哄人,李方氏怕长寿万一于读书一道上更有慧根,到时候福寿可怎么办,李方氏不想冒这个险。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当初原主甚至跪在了李方氏面前,歹给长寿个机会,让他去学堂呆几年,可是李方氏无情的拒绝了。
她劝原主,有些东西拿起了便很难放下,不如一开始便不要有这个念想。让长寿老老实实在家里做个农夫。等福寿念出头了,自然不会亏待了这个一母同胞的双生兄弟。
小时候或许长寿不懂这些,但是他过了年就十岁了,现在肯定慢慢知道了。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怨恨李方氏,反而依然肯亲近他。
这个心软的孩子哦。文姜再次感叹,怪不得原主就算舍了命也不肯把自己的儿子给别人。
“既然舍不得你奶奶,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让你待到十五么。”文姜奇的问。
长寿犹豫了一会儿说,“爹爹和那谁...老是吵架,不做饭。平时都是我和妹妹还有爷爷做,奶奶觉得家里有点乱得不像话,就让我回来了。爹...爹他看到我也不高兴,我不知道为什么。”
李奉文看到长寿不高兴?这人渣,儿子都半年没有回家了,就过年回去呆一段时间,他都不肯给个脸儿。
靠,他奶奶个腿的,文姜火冒三丈。
却说这李奉文看到长寿为什么就不高兴呢,原来他看到长寿就想到苗氏。
那么粗鄙的一个妇人,本以为离了他只随便嫁个二流子或者老鳏夫给人当后娘。没想到她谁也没嫁,自己办起了作坊不说,还做得有声有色。他十次去镇上,六次听到别人在说她那柠檬皂。
她走了后李家大房就闹着分了家,要是她还在,还拿着那十年说事。苗氏嫁进来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