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年兜住那张满载傅雪质疑的纸,心疼的抚了抚刚刚弄出来的褶皱,将之折好放入袖中,“明君?贻笑大方罢了。他不过是兄长你的选择,谈何明君?”
闻青灯终于不耐烦极了“当初是师父师叔将我送过来伴在他身侧,如今已过去十多年了,想让我说放弃便放弃?不可能!”
这句话一出,两人都静了下来,沉默的对峙了一会。
半晌,陆奇年才慢慢问道“所以兄长没有这十多年的陪伴和付出,也不是非他不可,是么?”
闻青灯没有说话,他转身离去,心里却乱糟糟的想,不是步若鸿也会是别人,终归不会是半路杀出来的明负雪。
待闻青灯走后,内室走出来两个人,其中一人半边屁股放在了桌案上“他这是要一意孤行啊……”不是纪彦清是谁。
另一人却道“那便照计划行事,杀了步若鸿便是。”正是宋辞。
陆奇年沉吟了片刻“若能连他的三子一并除了,叫兄长无人可选才好。”
纪彦清与宋辞面面相觑,不禁‘夸赞’道“论狠,还得是暮长兄啊,但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
此时距离南奏国爆发铜币案已过去半年,非但没有任何起色,大批资产严重缩水的商家和逐渐买不起东西的平民联合起来抗议朝廷无作为,继而发展为全民,经济彻底瘫痪。
替换全国的铜币本就是一个大量资金输出及细水长流的过程,当年隶元上府造假替代就用去了许多年的时间,南奏国又怎么可能一朝一夕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瘫痪就会民不聊生,南奏国也开始出现了与曾经西照国相似、甚至更严重的暴乱。
除了镇压,别无他法。
步若鸿一边关注着南奏国的动向,一边调兵遣将,趁此时机,攻打南奏,一雪前耻。
而一贯‘反对战事’的闻青灯竟完全没有表示,他现在只想让南奏国尽快对东彦表示臣服。
南奏国在东彦有来袭征兆之时,就派使臣前往北阴国求助。
然后靠着之前量产的地雷和弩与东彦僵持了数月。
曾经狂言明负雪不过‘哗众取宠’的南奏国太后易珍,却只能躲在深宫中一筹莫展。
南奏国的使臣到达北阴,带来的是来自南奏国国君荆灏的亲笔,请求北阴襄助南奏度过这次难关,并向北阴国三公主请教如何平息这场危机。
傅雪觉得很难,南奏国朝廷一开始即便不能一下子就填补这巨大的窟窿,但如果能拿出些手段和诚意,譬如用减免税赋的手段暂时缓解民众压力,安抚民众情绪……
权贵们自己捏着的是银票或真金白银,就觉得铜币可能造不成多大的实质伤害,就像现代社会中,习惯开支票的人,他永远理解不了老百姓为了一两百块钱斤斤计较。
所以他们只从朝廷的财政出发,只想缓解朝廷的压力,总觉得百姓的损失可以慢慢弥补,最终酿成恶果。
傅雪想帮,却不能帮,最后帮他们的也不能是北阴。
南奏国一时填补不上的窟窿,加上如今富饶的北阴应该是可以的,但这样一来,统一又会遥遥无期。
但她同意帮南奏国阻止东彦国趁机侵略。
步若鸿便收到了来自陈泊简的消息,称他与纪彦清合谋盗得了大炮的制作图纸,已交由纪彦清带回,但纪彦清的身份已然暴露,正被北阴全力缉捕中,要步若鸿尽快派信得过的人前去接应;另外便是三公主离开了帝京,听说又去了边境东关备战。
这消息使步若鸿既喜且忧,他先是盯着‘信得过’这三个字半晌,抬眼一瞟,就瞟见了下首的闻青灯,于是他便命闻青灯亲自领人前去接应纪彦清。
若真是得了大炮的制作图纸,就算要他动用京师都无所谓。
闻青灯才接到过隶元上府的兄弟递来的消息,北阴国不知为何,四方城门许进不许出。
倒真的很像是因追捕某人而进行了戒严。
他便信了七八分。
他就算不信也没辙,他总不好和步若鸿说,他亲自把地雷和单兵弩图样的功劳,强按在头上的某个人,可能不太对劲……但他提醒步若鸿道“听闻北阴四方城门已戒严,纪彦清若还未逃出来,恐怕很难逃出来。”
步若鸿拧眉望向他“若非如此,还要你接应什么?”
闻青灯又道“不如让陆奇年前往,他三番四次前往北阴,比臣熟悉。”
步若鸿犹豫了片刻“不,这次事关重大,你需亲自去,要秘密行事。”
闻青灯有口难言,明明陆奇年去北阴会比他前往更有用处,可偏偏只有他闻青灯背负着步若鸿的‘最大的信任’。
他只得带上鹰隼,领着一队人向北阴而去。
但其实傅雪与陆奇年等人也都曾以为,步若鸿这次派出去的,会是陆奇年。
这样一来,原定的计划便行不通了。
步若鸿安排好前一件事,后面的注意力就都在‘三公主东关备战’上,他知道南奏国派使臣前往北阴,但他没想到只守不攻的北阴居然真的会为了岌岌可危的南奏国,要攻打他东彦……
北阴此时的火器已非常强大,步若鸿并不想现在与之正面冲突。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