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分店前,还需要调研一下市场。 第二天一早,坐杨建龙的车来到了燕郊,开车过来竟然要三个小时,现在的路实在太难走了。 “干爹,你要去哪?”杨建龙开入了燕郊市区内,询问林然的去向。 他要去拜访朋友,寻找合适的开店地点,和林然是来调研市场的,所以要和暂时分道扬镳。 “继续往前开五公里左转把我放下来就可以了。” “你来过燕郊?”杨建龙都极少来这边,他还是有车的人。 “考古的时候来过。”林然打马虎眼道,前世他经常来三河街捡漏,作为京城附近的城市,晚清时期,有不少王公贵族逃亡此地,东西不方便带走,便廉价卖给了当地百姓,换成食物。 想捡漏清代文物,三河街是极佳的去处。 对于林然的话,杨建龙自然也没有怀疑,将林然送到了三河街门口,然后说道:“干爹,那我去拜访老友了,下午三点我会在此等你,如果有特殊情况,打我寻呼机。” 八十年代的三河街显得异常热闹。 全民收藏热潮兴起后,此地的百姓想起了晚清时期,许多八旗子弟将随行的物品卖给当地人,而且 价格异常低廉,只要一碗米就能换一个陶瓷碗,看起来已经走投无路了。 甚至还有用米换金银首饰的,许多人都和他们做过生意,家里有不少的藏品,倒也兴起了一阵浪潮。 来到三河街,摊主。席地而坐,面前错乱的摆着各种商品,倒也符合他们的性格,大。大咧咧,不拘一格。 真正识货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摊位多乱。 摊主摆的货也是形态万千,陶瓷、玉石、字画皆有之。 林然随便看了几眼,他今天主要目的不是捡漏,而是评估当地的收藏氛围。 三河街比潘家园略小,游客数量却不相上下,由此可见氛围不错。 在本地开工艺品店,生意值得期待。 林然接着往前走着,他决定看一看有没有值得买的东西。 由于真货居多,当地文玩市场的价格也居高不下,捡漏的人相对真正的收藏家较少。 正在林然蹲在一个摊位前看货时,后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群人向着远处奔去。 林然觉得好奇,便问道摊主:“老板,他们这是干嘛?” “一群凑热闹的家伙而已。”摊主冷脸说道,“小兄弟,这东西你还要不要?” 手中拿着一个鼻烟壶,经过林然的鉴定,这倒是件真货,但只是普通贵族的鼻烟壶,现在已经没了用处,收藏价值也不高。 于是摇了摇头,把鼻烟壶放回原地,跟着人群走去。 他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毕竟要在燕郊开店,了解本地的新闻很重要。 人类都喜欢看热闹,林然也不例外。 他相信能引起这么多人围观,必然是件新奇的事物。 跟着人群,来到了三河街中心的一间茶楼外面。 原本茶楼门口是不允许摆摊的,怕影响生意。 可是,此刻的茶楼门口,却有一个老者坐着,前面摆放的桌子,都是茶楼搬出来的。 瞬间引起了了林然的兴趣。 于是他问到身边的人:“这人是谁?茶楼老板吗?” 路人打量了林然一会儿,觉得他是个毛头小子,用不屑的语气说道:“他可比茶楼老板了不起多了,这位是京城的鉴宝专家,免费帮我们鉴定文物。” “就是,专家的水平可高了,小兄弟,你若是有看中的物品,可拿来找雷先生鉴定,能省去麻烦。” “这么厉害?”林然故作惊讶地说道。 只见老者打了个呵欠,说道: “有想鉴定的人可以上前了。” 许多路人拿着文物就想上前求鉴定,被店小二拦住了。 “各位客官请排队等候,不可乱了秩序。”店小二说道。 茶楼的工作人员不但不敢走摊主,还主动帮他维持秩序? 但是很快,林然就明白了。 这鉴定过程太漫长了,以至于等在后面的人口干舌燥,自然会点一杯茶或者饮料。 而其他的围观者,想看鉴定的文物,也会在旁边凑热闹。 老者摊位前挂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每日只鉴定七件文物。” 好家伙。 林然不由暗自佩服起茶楼老板。 怕是老先生他雇来的鉴定专家,除了这位雷先生,就是背景里的天通茶楼为人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