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吃过晚饭,包蓉和崔氏就开始包大年初一要吃的饺子。
顺民也跟着一起回村子过年了。
铺子里除了家具,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现在家里建了新房,添置了新柜子,包蓉自然也把那些值钱的东西都给带回来了。
反正坐的是自己家的牛车,路程又短,只要她们不声张,谁知道她们身上带有值钱的东西?
“姐,你捏的小兔子好可爱,还有这个小蜜蜂也是。”
看到包蓉把饺子捏成了小动物的形状,包义林开心不已。
“姐,可以捏小狗吗?”
小泉子看到了,问道。
“好。”包蓉含笑应完,一只可爱的小狗就在她的手里成形了。
“好可爱!”小泉子伸手接过,开心地捧在手心上。
包学文、崔氏和顺民都笑看着三人的互动。
捏完种种小动物的形状,包蓉又开始捏铜钱、银锭子和金元宝的形状。
看到包蓉竟然把饺子捏成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和物品,大家都觉得,包饺子的时间一晃眼就过了。
将包好的饺子盖好,一大家子人才回了堂屋守岁。
堂屋关上,再在正中央摆放上一盆还没灭的炭火,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包蓉又和两个小的玩成语接龙。
又经过四个月的学习,两个小的词汇量又比中秋那会儿有所增加。
直到外边响起鞭炮声,一大家子人才知道新年已经悄悄到来。
包学文领着包义林、小泉子、顺民三人拿了大鞭炮就出门去放。
崔氏则和包蓉到厨房煮饺子,一会儿拜年要用。
拜完年,崔氏和包学文给四个孩子都发了压岁钱,才各自回房睡下。
大年初一早上,包蓉是被一阵阵热闹的鞭炮声给叫醒的。
看到外边明媚的阳光,包蓉开心地笑了。
起来穿上新衣裳,洗漱完,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饺子,就往兜里揣上瓜子和糖果出门拜年去了。
虽然已经和老包家断亲,但村长家和各个族长家她们还是要去的。
三人在外边转了一圈回来,衣兜都瘪下去了,但包义林和小泉子却带回来不少铜板。
数数,一个人竟然有三十个之多。
三人回来没多久,就有相交好的村民上门拜年。
崔氏往堂屋的碟子加了一次又一次的瓜子糖果和点心。
等拜年的人都走光,也到中午了,包蓉和崔氏又忙活着做午饭。
吃过午饭,包蓉回房补眠。
崔氏说了,明天要去老崔家拜年。
大年初二是这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第二天,吃过早餐,崔氏和包学文将昨天就拾掇好的探亲礼都提上牛车。
东西不多,就一只活鸡,三盒子点心,还有一些自己家里做的吃食。
虽然家里现在过得有了,但也还没富裕到,一出手就阔绰的地步。
等崔氏娘三个都坐上牛车,包学文才赶着牛车晃晃悠悠地出发。
小泉子和顺民留在家里看家。
他们一家子打算吃过晌午饭就回来。
三十多里路,牛车晃晃悠悠走了一个时辰才到。
马车刚停稳,就有人喊道:“四姨夫和四姨来了。”
因为包蓉家的牛车是有车厢的,外面的人根本就看不到里边坐了几个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年初二回娘家,至少也得夫妻两人一起,这是最基本的礼仪,谁家的女儿年初二回娘家探亲,若是女婿没陪着一起来,会让这一家子人都没脸。
旁的人也就知道,这一家出嫁的女儿和夫婿感情不好。
要是感情好的夫妻,那夫婿自然是陪着一起回娘家来的。
“阿银到多久了?”包学文跳下牛车,笑着问站在院门口的一名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
刚才喊着包学文夫妻来的人就是他。
跟着崔氏一起出了车厢的包蓉也看到了,笑着喊了声:“三表哥。”
跑出来迎接她们一家的正是大姨家的小儿子韩其银。
大姨崔玉珊嫁的是离常旺村约十里远的一个韩姓的村子,大姨夫大名韩朝阳,夫妻俩育有一女二子。
大女儿韩兴茹翻了年就十六了,次子韩其金今年十五岁,小儿子韩其银和包蓉同年,但比包蓉大了三个月。
“蓉表妹,义林表弟,给你们吃糖。”
看到牛车上的包蓉和包义林,韩其银双眼一亮,人也迎了上来,从衣兜里掏出三颗糖递给包蓉姐弟俩。
看着韩其银手里的饴糖,包蓉知道这是他特意留给她们姐弟的。
“三表哥我不吃了。”包蓉摇头笑着说道。
让她一个三十岁的老女人跟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抢糖吃,她做不出那样丢脸的事来。
见包蓉拒绝,韩其银清朗的脸上闪过黯然。
“谢谢三表哥。”
包义林倒是不客气,虽然现在家里已经不缺那点吃的,但包义林毕竟才十一岁个孩子,当然也喜欢吃糖。
便笑着拿了一颗,拆开上面的糖纸,放进嘴里,笑眯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