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过来的时候,听到的恰好就是三娘正摇头晃脑给皇孙们背《劝学诗》。 更听到了三娘后面给皇孙们强调的“是他,是他,就是他" "大半夜起来偷偷读书的人就是他" 颜真卿:"………" 颜真卿还真没想过自己还没正式被授官,就得前来教导皇孙们习字,更没想到皇孙堆里还有个这般活泼的女娃娃。不过他在过来上岗前也听前辈提了个醒,说是圣人还让两个神童陪皇孙们读书,倒不至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三娘本来还兴致勃勃地跟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打听来的消息,讲着讲着突然发现有点不对——怎地大家都这么安静,而且还齐齐看向她背后?三娘警觉地往后看去,只见身着春衫的年轻士子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门口。 对方瞧着约莫才二十五六岁,正是最意气风发的年纪。他姿仪秀美,眉目清朗,通身透着股远超于年龄的沉着。 "先生!" 三娘一下子认出了对方的身份,麻溜喊起人来。脸上还很有点不好意思。 毕竟她刚才算是背后说人,且被本人听个正着! 颜真卿祖上出过不少显赫的能人,最早能追溯到孔子爱徒颜回。他本人也是读《颜氏家训》长大的,为人再守礼不过,见三娘面有赧色便笑着让她坐回原位去听讲。 见座中都是小孩儿,颜真卿也没上来就给他们讲什么结构与笔法,而是就着《劝学诗》给他们讲起些书法家的小故事来。 书法这东西,除了靠天赋,最重要的得是勤奋。 比如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名扬天下前也曾经写废了几万支笔。 据传智永禅师还把写废的笔收集起来立了个坟头,上书“退笔冢”三个字,以此纪念陪他度过漫长岁月的心爱笔头。 这还是远的,京师近些年还出了个书画皆绝妙的郑虔,他少年时因为家贫买不起纸,只能客居慈恩寺,每天取寺中那些大柿子树落下的红叶来练字,勤勤恳恳地把每片叶子都学了个遍。 可见想在书法方面连出点成就来,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 原来慈恩寺不仅有可以题诗的大雁塔,还有很多柿子树! 李俅对此也很感兴趣,凑到三娘边上兴致盎然地讨论起来:"你说慈恩寺那边的柿子甜吗?" 三娘道:“我没尝过,不知道甜不甜。”她是个很有探究精神的孩子,当场开始安排起入秋后的行程来,"等秋天我们要是回了长安,我央八叔带我去尝尝。要是甜的话,我多摘几个带给你们吃。" 李俅道:"等回了长安我也要去!我要是去得比你早,那就换我带给你吃。"他兴冲冲邀约,“当然啦,最好是能一起去,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吃现摘的!” 三娘点着头答应:“好!” 两个小豆丁仗着他们的位置比较靠后,堂而皇之地凑一起嘀嘀咕咕,而且话题已经离书法十万八千里。 李俨频频提醒无果,以至于他俩最终喜提新先生给他们留的双倍功课。 对此,颜真卿也颇觉无奈。 一开始,他是真的想当个对学生和颜悦色的好老师……最后实在是没忍住罚了人。李俅本来就不喜欢习字,颜真卿走后他就对着双倍功课欲哭无泪。李俨道:“我给你提了醒的。”是李俅自己聊到兴头上,连颜真卿走到身边都没回答。 李俅很有些郁闷,但这个年纪的小孩对老师还是有种天然的敬畏,哪怕是出身皇室的李俅也一样,只能皱着一张小脸算自己要写多少张大字。 三娘也有点郁闷,她还是第一次挨先生罚,虽然罚得不重,却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 以前她和李俅课堂上偶尔交头接耳说小话,先生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概是一方面觉得他们还小不必太严格、一方面也碍于皇孙们身份不想管。 还得是性格较真的颜真卿才会正儿八经地罚他们。 郭幼明过来接三娘回去时就注意到她情绪不高,不由关心地追问:“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跟八叔讲讲,八叔帮你出头!" 三娘道:“没人欺负我。”她怏怏不乐地跟郭幼明说起他们说小话被颜真卿逮个正着的事,最后才说出自己情绪低落的原因,“先生会不会不喜欢我?” 她今天做了好多不对的事! 郭幼明伸手把三娘抱了起来,哄道:“怎么可能?他肯定会 喜欢你。” 见三娘不太信,他还给三娘分析起来,说是长辈对看重的后辈才会分外严格,要是对你一点期望都没有,肯定不会管你的!只有希望你改好的老师才会罚你。 三娘本身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听郭幼明这么一开导便又支棱起来了。她立刻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