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女生耽美>没你就不行> 第869章 盛唐风华(121)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9章 盛唐风华(121)二更(1 / 3)

盛唐风华(121)

泽生怎么写的呢?

他说, 吃饱穿暖住的安全,是人的本性,也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君子是君子之前, 先是人。人能达到而不过度追求,是境界, 是品德。但以品德为标榜,误导子民, 以为追求基本需求一定就要跟品德挂钩, 这却是错的。不管是君子或是凡夫俗子,要求饱食,要求居安,这都是正当的,是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非分的所想。

而后他说,人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走来的呢?先古时期,住洞穴, 穿兽皮,人不能果腹, 衣不能蔽体,若是以君子之德求之,那又哪里来的而今的大唐呢?丝绸棉布、水稻棉花、菜蔬瓜果, 还有这广厦千万, 又是打哪来的呢?

人进步的驱动力便是追求吃的更饱, 住的更安全, 在吃的饱住的安全的基础上,当然能追求吃的更好住的更安逸。

而朝廷整日里忙忙碌碌,忙碌什么呢?第一, 叫天下安全;其二,叫天下安心;第,叫天下进步。

怎么才能算进步了呢?吃的更饱,住的更安逸,就是一种进步。

他就说,食不求饱,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饿肚子。住不求安逸,那是因为不懂什么叫上无片瓦遮身。

说到底,这话是说给尚能念的起书的有资产的人,而非那些最底层的,困顿的要饿死的人的。

因此,他在文章的结尾说:孔夫子,非耕者,所缺不过平民情怀耳。

范履冰把文章放下,久久的没动地方。陛下在幼年过的并不如意,后来也多是以耕种为先,因此,大皇子受陛下亲耕的影响怕是最多。在大皇子看来,农耕乃是一切的本源。如果一个读书人不懂耕作,不懂耕作之苦,便不算一个能任事的读书人。而同样,大皇子也认为,一个不能体会耕夫之苦的帝王,都不算是体会了民间疾苦的帝王。

这篇文章他抽出来先放到一边,再往下看。

接下来这篇文章是二皇子安生的,这位殿下不足十岁的年纪,他说,儒家修的是心,而心得依托体。可体之所需,才符合人性。比之孔夫子话,他认为墨子说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更有道理。

而皇子的泰生的论调是这样的,他认为孔夫子这个要求,是虚妄的,此种君子,难为真君子。他更推崇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他相信,人的需求若是都得到了满足,那便处处是君子。换言之,他认为这话是务虚!

范履冰突然牙疼了,特别快速的,左边的面颊上起了个大包。

再往下看,是前太孙李重照的。一看这篇文章,他这才有了一种:这就对了嘛!这才是标准的儒家文章。解读的很到位,把君子之德领悟的很透彻。

可见,这位殿下在府里早早就开蒙了,且接受了不俗的教育。其母出身大家,给孩子启蒙足够了。孩子学的也不错,把仁人君子这样的话说的很精辟,怎么说也算是一篇上好的文章了。

要是他还是太孙,要是先生只教这一个,真的,太孙要是能学成这样,师傅们死也瞑目了。

可如今不是啊!这么多的放在一起,尤其是跟离经叛道的比起来,这文章就太|平了!少了属于自己的见解。那这就是最大的不合适。

这次的课业没急着下发,而是拿着出去,给几位宰相都分别瞧了。

那么请问:谁说的没道理呢?

这个时候狄仁杰突然反应过来了,传承最重要的是延续性。任何一个不能延续下去的国策,其实都是一个失败的国策。谁能领悟陛下的理念,且能很好的执行这个理念,这才是更有益于天下的。

可除了亲儿子,谁能很好的延续呢?

那么问题来了,是一家之天下重要呢?还是天下之天下重要?

不急!不急!不能急,殿下们还小,再看几年吧,再过几年看看再说。

这几年忙着调整行省的划分,忙着勘定界限,忙着重新统计人口,忙着丈量土地,忙着任命官员。

军制的改革就是在这个中间顺势完成的。每个天险要地都该怎么设置兵力,都要算计着安排,那自然顺势就给改了。

于是,当真就是把大唐现有的一把给推翻了,就跟摞积木似得,重新搭建。这个搭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得夹杂自己的东西。比如,学政衙门,尽量叫学童掌握百个常见字,能算基本的加减乘除,男童女童一般对待。若是学的好的,可以往上考,考上的给分荒地,家中可帮着耕种。男女不限,女子的田地先给娘家,等将来嫁人了,可通过衙门调整土地,尽可能的把田地调整到夫家所在地,且买卖自由。

而朝堂上也占了数十位女性官员,以太平和上官婉儿为首,随后又有长大之后的李寿,有康南郡主,甚至于李显的两个女儿,她们并不是围着宫里转,许多的民政事务,她们都有掌管。

李寿管着司宾寺,主要是掌管属国事务。这日才到衙门,就被告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