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就该建在咱们乌泥泾镇,这可是黄道婆的祖籍。” 里正很想纠正他,这会儿黄道婆都还没出世呢,哪来的祖籍? “要是建起来了,我可得向黄婆婆要去上柱香。” 虽然知道黄道婆是后世的人,但还是忍不住和仙画一样叫她“黄婆婆”。 在场的妇女们都纷纷点头。 如果这棉花真的能种出来,织布机也能做出来,那黄婆婆的功德可就太大了! 而且她们心中也在想,在纺织一事上,明显就是她们女性的贡献大!仙画说得对,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以后可一定要告诫自己家里的那些小姑娘们,要像黄婆婆一样,好好的学一门手艺。有一技在身,即使是背井离乡,从松江走到海南都不怕! 里正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祠堂建在这里的。 他想得更多一点——现在纺织机的构造被仙画公开了,大宋所有有工匠的地方据说都在加紧研造,这要是被他们先造出来了然后又把祠堂给立了,这黄道婆不就成了他们的了? 那不行! 这可是他们乌泥泾镇人的荣耀,必须得要留住。所以,这祠堂必须要建,还得赶紧建!建得越大越好! ...... 明朝。 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但是因为仙画的出现,让他不至于变得像历史上那样的癫狂。最起码,可能是因为心里有事,他并没有下令让人为朱标殉葬。 就好像,心里面一下子有了顾虑,行事也不敢太偏。 毕竟,明朝在仙画的口中,似乎也是贬居多。这要是自己再做了点啥,说不定以后还会被仙画骂,当着全天下的人骂,这可太丢人了! 另一方面,因为朱标快死的时候执意让朱元璋不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所以半个朝堂的人也保住了性命——原本时空里的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怕功高碍主,也怕孙子压不住,他可是直接清洗掉了半个朝堂的臣子,包括很多跟着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就也不知道这脑回路是怎么长的。 而此次,朱元璋只是发作了几个自己早就看不顺眼的臣子,死了几十个人而已,和原时空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 还让朝臣们关注的是,燕王朱棣和其他几位前来奔丧的儿子被他逐个叫去御书房,彻夜长谈。据说出来的时候,燕王虽然平静,但眼角眉梢可看得出略带喜色,其他几位出来后颇有懊恼但也没说什么,整体都很平稳,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而且,虽然没有传出来到底立了谁为太子,但紧接着,朱允炆被封了王,搬离了宫城。 群臣们几可断定,朱允炆和皇位应该是无缘了。 也是,都被仙画剧透了,怎么可能还会一意孤行的立朱允炆呢?除非朱元璋老糊涂到为了给孙子铺路把几个儿子都给杀了。 围绕在大明皇宫之上的诡谲风云暂时告一段落。 在太子丧事之后的第一个朝会上,先谈论的一个话题是农业税。 当然,别想多,并不是大明打算自寻死路的取消农业税——不然他们上哪儿收税去——而是怕后世取消农业税给现在的百姓们造成冲击,引起社会动乱。 讨论之后发现除了零星几例的大糊涂真的打算造反之外,百姓们的反应还算是平静。 “好在当时仙画使用文字的形式传递的这条,”内阁大学士总结道,“乡人们不识字,看不懂,所以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即使后面传播开,可能也觉得是编造杜撰,而能识字的读书人也知道这一条的实施在当今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所以也没有形成舆论。” 当然,私下底惊叹后世的富强,揣测后世的赋税制度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些小事情就不必要提了。 朱元璋淡淡的点头:“嗯。” 这比他想象的情况要好多了。 等到臣子们议论得差不多了,朱元璋宣布了几条诏令,都与仙画有关。 第一条就是他要修建宝船,组建一支船队前往海外,扬大明国威,然后寻找一些矿产资源和在大明找不到的东西。 群臣们一时之间氛围火热。 海外好啊! “陛下,一定要找到美洲,将那玉米、番薯和土豆带回来!” “还有金银矿!” 只有几个朝臣,颤颤巍巍的提出来:“陛下,那之前颁布的海禁一事还作数吗?”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心里重重的哼了一声。海禁都被后世给骂了个半死,就差说他是华夏民族的罪人了,还能咋搞? 当然是开啊! 但让他承认自己之前做错了,那还是有点抹不开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