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9(3 / 8)

的码头旁 , 这样京城的货物就可以直接从京城坐火车 , 抵达码头 , 再运输上船 , 省时省力 。

朝中上下也对建设铁路投以了十二万分的热情 。

不过陈云州还是将这件事交给了科技部 。 他在科技部下设了铁路管理处 , 专门负责铁路 、 火车的修建和维护以及更新 。

及至华夏三十年 , 华夏铁路里程已经达到了八百里 , 十年内 , 必能修到江南 ,

从而连同京城和江南 , 届时从京城到江南只需要两三天即可 。

蒸汽火车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它进一步推动了华夏商业的发展 , 沅海各地最是受益 。 凡是铁路经过的沿海州县 , 都开始兴建码头 , 让铁路运输与水运 、 海运结合起来 , 此举极大地加速了商品的流通 , 并节约了成本 。

海上贸易与陆地贸易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 与此同时 , 华夏掀起了新一轮的基建热潮 。

因为铁路相关人才的缺乏 , 科技部成立了直属的铁道学院 , 专门为铁路建设 、

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 。

该学院一经成立就受到了追捧 , 不止是不少工匠技术人员的子女争相入校 , 甚至一部分书生 、 官员的子嗣也想进铁道学院 。

铁道学院的首次招生入学考试人数就突破了三万大关 , 比之科举也不差 。

铁道学院的成立进一步打破了原有的以儒学为主的科举教育体系 。

受此启发 , 工部因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需求 , 上书要求建立水利制造学院 , 以为造船业 、 航海业 、 还有各地的水利建设 、 维护等提供相应的人才 。

陈云州让工部写一份详细的招生需求 , 招生规模 , 预算 , 学制 , 课程安排等等 , 再议 。

工部上下一听便知有戏 , 于是鼓足了十二分的精神 , 集全工部之力 , 写了一叟两指厚的规划文书 。

陈云州看后批准了 , 但这次并没有让工部一家独大 , 而是由工部和国子监共同管理水利制造学院 , 若有分歧再圣裁 。

受此启发 , 各衙门 、 各地官府纷纷都提出了办学的奏折 。

陈云州根据折子 , 又批准了三所学院 , 分别是刑法学院 、 理学院 、 工学院 , 加上原来的国子监 、 铁道学院 、 水利制造学院并称为六大学府 , 开启了教育的百花齐放时代 。

这几大学院 , 除了国子监还墨守成规 , 不对商人开放 , 其余五大学院对商人也好 、 贲民百姓也罢 , 还是官宦子弟 , 都一视同仁 , 考核入学 。

这进一步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

三十年的商业发展 , 也让商人自信起来 , 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地位 。

一场看不见的风波在华夏大地酝酿 。

但也就在这一年 , 华夏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上 , 陈云州提出了将封建帝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 鸿肺寺与礼部合并 , 成为外交部 , 国子监改为教育部 , 其余舞步不变 ,

七部各选三人 , 成立内阁 , 内阈管理全华夏政务 , 对君主负责 。

内阈成员五年一期 , 最多担任两期 , 若在任期内有不法行为 , 则撒职查办 , 由候补人员顶替上去 。

该提议一出 , 举朝晔然 。

从古至今 , 只看到了不断加强君权 , 权力不断集中的 , 还没见到过削弱自己权力的皇帝 。

但这样的改革对大臣们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 所以朝堂上除了个别古板守旧的 ,

大部分人都持支持态度 。

陈云州乘胜追击 , 宣布制定并颁布第一部宪法 《 华夏帝国第一宪法 》, 该宪法废除了土农工商的规定 , 华夏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 并废除人口买卖制度 , 改买卖为庇佣制 , 实行一夫一妻制 , 婚姻自由 , 成亲自愿 , 和离自由等等 …...

这部宪法一经推出 , 引起了轩然大波 , 反对者众 , 支持者也众 , 因为该法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根本利益 , 但也维护了不少人的根本利益 。

好在经过三十年的启智教育和不断开放 、 开明的政治氛围 , 为这场革新奠定了广大的民意基础 , 加上军队站在陈云州这边 ,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利和一些简单的修改后 ,《 华夏帝国第一宪法 》 正式推行 。

从此华夏进入新纪元 。

伯健着背 , 白发苍苍的郑深站在巍峨的城墙上 , 望着日新月异 , 处处散发着新气象的华夏大地 , 心底生出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 。

他例头看着同样两鬓斑白的陈云州 , 心底涌起无数的感慨 :“ 臣前半生历经坎坷 , 本以无望 , 不曾想后半生得遇良君 , 犹如枯木逢春 , 臣此生无憾伟 。“

陈云州看着日渐衰老的良师益友 , 心底有些发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