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2 / 7)

, 以供粮食翻晒 , 平义仓旧址恐怕是不够 。“

陶建华有些吃惊 :“ 要建这么多吗 ?“

陈云州轻轻摇头 :“ 多吗 ? 即便储满 , 八干石粮食也只够应急一段时间 。 十万人 , 省着吃 , 一个月都很难 。“

华夏数十亿人 , 储备的粮食可是能供这么多人吃个一两年的 。

什么叫粮食安全 ? 这才是 。

有这么多粮食储备 , 天灾人祸又怎么样 ?

现代社会 , 每年全国都有部分地区受灾 , 洪涝 、 干旱 、 地震 、 海啸 、 雪灾不断 , 并不比古代少 。 之所以没造成古代这种易子而食的人伦悲剧 , 也没造成大的社会动荡在于充分的粮食储备 、 迅捷的交通以及强大的调动能力 , 能够及时救灾 。

灾区中的百姓即便家园被毁 , 他们也不会绝望 , 不会担忧自己和家人会被饿死 。

他们有这个底气 , 有这个信心 , 自然不会为了一块饼干大打出手 , 也不会趁乱犯奸做科 , 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社会稳定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好的 。

宁为太平犬 , 不为乱世人 。

而粮仓就是给庆川人的一颗定心丸 , 有粮心不慌 。

陶建华也明白这个道理 , 他环顾了四周一国道 :“ 大人 , 若要在此扩大平义仓 ,

那得将附近的百姓搬迁走 。 其实这片地方本来就属于粮仓重地 , 只是平义仓不再借粮 , 官府也逐渐不再派衙役看守平义仓 , 才渐淀有许多人搬迁至此 。“

陈云州懂了 , 这就是等于非法建筑 , 可以随便拆的 。

但法律之外尚有人情在 , 这些人到底都在此居住了一二十年 。 而丁看这房子都很低矮 , 有些甚至是窝棚 , 若非无处可去 , 也不会在此落脚 。

陈云州说 : “ 看看城中哪里还有空地 , 让他们搬过去吧 , 从我这边走账 , 每户给二十贯钱当做拆了他们房屋的补偿 。 若无可出去 , 为人考实没有劣迹者也安排到庄子中 , 让乔昆 、 刘春给他们找个活儿干 。“

“ 大人慈悲 。“ 陶建华说 。

陈云州摆手 :“ 总共也就二三十户 , 顶多几百贯钱 , 算不了什么 。“

比之重建平义仓的种种开销 , 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

建平义仓这事 , 陈云州交给了陶建华去办 , 他还有另外一事 。

陈云州去庄子上 , 单独见了乔昆 , 并拿出了两张图纸给他 : “ 找咱们庄子中擅木工的 , 按照图纸打造纺织机和纺纱机 。“

这两幅图是从 《 手工机械理论 》 这本书上所得 , 主要是改进纺织机和纺纱机 。

陈云州看完后就觉得这笔拥护值花得实在太值了 , 这完全可以让纺织业进入工业时代 。

现在的纺织机 , 用梭子织布的时候要用左右手来回抛接绳子 , 效率低容易伤到手 , 而且因为是反复的重复动作 , 一天重复六七个时辰 , 从早忙到晚 , 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可能出现错误 。

而新式的织布机将梭子换成了飞梭 , 滑桂两端装上弹簧 , 再在梭子上弄个小轮子 , 使得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 从而大大提高织布机的效率 , 织出来的布质量也更好 。

现有的纺纱机一次只能纺一根线 , 图纸上的新式纺纱机将横排变为直立 , 同上装好几个纱锭 , 用一个纺轮带动 , 从而一次可纺织数根甚至数十根线 。

乔昆家中母亲和妹妹平日里都会纺线织布 。

平日里他们全家穿的衣服 , 大多都是乔母所织的土布 , 若有多余 , 偶尔还会拿到集市上卖了补贴家用 。

不止他们家 , 乡下很多妇人都如此 , 毕竟一家者小都要穿衣服 , 乡下人哪有那个钱去买城里的布 。 男耕女织 , 女人的纺织收入也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所以乔昆虽不会纺织 , 可也大致知道纺织的情况 , 看完图纸后 , 他震惊得瞄大眼 : “ 大人 , 这 …... 若是用这种纺织机 , 那我娘一天可能织好几匹布吧 。“

现在他娘一天从早忙到院上 , 也织不出一匹布 。

陈云州笑着点头 :“ 对 , 我将这两张图纸交给你 。 你安排庄子里的工匠造出新式的纺纱机 、 织布机 , 越多越好 , 若是工匠不够就对外招募木匠 。 机器上能用铁代替的零件 , 都可用铁或是钨钢代替 , 要做得结实耐用 。“

「 大人 , 咱们莫非是要建纺织工坊 ?“ 乔昆既惊又喜 。

陈云州含笑点头 :“ 没错 。 过阵子 , 桥州那边会过来一批流民 , 男子可开矿 、 挖渠 、 修桥铺路 , 再不济也能开晕荒地 , 但女子天生体力弱于男性 , 这些活她们干起来差一些 。 所以我准备招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