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过年的日子与盛绮一个人在阳城区别不大。
每天照旧弹琴,读书,做瑜伽,这个季节也没有什么农活,正月里大家都是一派欢快过节的气氛。
大年过了初三,姥姥家里才陆续有亲戚和村人前来串门,初四一家老小还去海城看了一档贺岁电影。
赶上初五,小辈们和同学有人出去看电影吃饭,盛绮也和高中的好友们聚了一聚。
如今已经高中毕业一年多,高中的班级也并没有人组织聚会,多数都是私下关系好的同学们小范围四五人凑做一堆。
盛绮的好友多是初高中一路同校同班,一起长大,家中也是认识,她去年的家中变故他人也是知道的。
饭桌之上,盛绮听着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对于她们来说,等到寒假结束返校,进入大二下学期,大三在望,感觉一下子就变成大学中的老油条了。
明明刚考进大学不久,但同时也在考虑未来的事情。
闺蜜张萌高考到了距离阳城甚远的亚城,位于祖国的南端,饮食习惯与北地大为不同,听着她说话,口音都有些许的改变。
“我这寒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全家出门吃烤肉,可想死我了。”
张萌此刻正夹着一块生菜包裹地五花肉,蘸着料送进嘴里,一本满足。
“那边实在是没有好吃的烤肉,烧烤烤肉的口味我都吃不惯,正常饭菜也是,天天想家里的菜,这都一年半了,还是不习惯。”
另一位好友也应声称是,
“我奶说我瘦了,皮肤还黑了,这上大学怎么还遭罪去了?”
“这马上大二下,我看我们有大学同学现在就实习去了,整得我天天在家吃干饭似的。”
与好友们虽然位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大学,但烦恼和经历却是共通的。
“你们记得我高考后学吉他去了吧?之后上大学就加了那个吉他社,每学期还得交社团费呢,结果就上了两次公开课,我发现唯一的作用就是夏天晚上在操场上占个地方弹吉他唱歌装X。”
张萌的小嘴叭叭不断,一顿吐槽。
大学生活将近过半,身处其中慢慢发现,即便是上了大学也并不轻松,还有那么多的考试与选择难题。
社团学生会等校园组织往往没有想象之中美好,同学,室友,课业,未来的就业压力种种压在身上,成年人的辛酸才刚刚开始。
因为盛绮休了一年学,烤肉桌上好友们戏谑地叫了几句“学妹”。
“我准备下学期就去找找实习,魔都这边节奏很快,几乎大一大二有就有同学出去找实践机会,等到大三大四毕业,一下子经验比别人多很多,直接就赢在起跑线上。”
“老家这边还是太慢了,海城物价高工资低,魔都虽然物价高,但挣得也多,我学的是互联网,还是得在前沿环境里。”
“我也是,其实虽然上大学没有多久吧,但在外边呆过回来一看这区别太大了,怎么说可能老家人就是比较安逸舒服,物价低,工资低,周围都有亲戚朋友帮衬,但夏天晚上十点钟街上就没人了,冬天更早,出门办个事都拖很久。”
对于好友们来说,如果继续留在本地上大学,感触也许不会这么深。
但看过了外边的广阔天地之后,谁又愿意拘泥于半亩方塘?
大家的寒假结束开学时间各有不同,有早有晚,但过了初十也就走的差不多。
过年的时候大家的时间最是紧迫,也最是空闲,家里来客人,亦或是出门走亲戚,在家长的压迫之下这些往往都是拒绝不了的。
四五个好友凑做一团吃个晚饭,从五点唠到九点依旧是意犹未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因为是在城区商场和好友们聚餐,盛绮晚上依旧是住在小姨家。
小楠和小柏的初高中都是初十之后就开学,盛绮在老家又过了元宵节才回阳城。
当然,她也必须回来了。
因为阳大即将开学,盛绮也要办理复学手续,重新回到校园。
临走之时,姥姥小姨原本又要给她带一堆的东西。
盛绮好说歹说,“我得回学校办手续,大一下课程还多,住在寝室也没地方放,到时候就吃食堂了。”
听见这话,一家人才作罢。
临近开学之前,盛绮把阳城的房子打扫了一番,她续了租,住在这里已经一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堆满了自己的物品,况且平时不忙的时候也可以过来住。
正式上课前一天,盛绮坐在寝室里收拾东西在耳边听到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宿主盛绮触发限时任务十二:结束休学,回归校园生活】
“回学校上课也是任务吗?”
寝室有室友在,盛绮在心里默念了一句。
大一下学期的第一堂课乃是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盛绮抱着厚厚的专业书进门,看着一年没有来过的教室,讲台,颇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盛绮。”
授课老师点名一声,盛绮高高地举起手示意,声音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