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都给调拨,另外在您走这段日子,海港的大梁已经装上去,第一艘船已经靠岸过,将南方的一些物资运上来,又是一大批……”
“按之前的圣意,这批物资先留在港口用以调度之用,无须送来京师。不过现在各处都已经在问,来年开春之后的出海何时进行,还有要带多少钱粮兵马一起去,有商贾似乎也想跟船一起出海,有的已经在买靠泊的席位。”
“暗中透出风,说是一次出海需要给二百两银子,商贾那边仍旧是趋之若鹜,就算说涨到五百两,估计也有不少人想去……”
孙上器已经初步具备了当一个城主的气势。
作为锦衣卫千户,本身只是个武将,但因为跟张周时间久了,他开始对经济学还有管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开始利用一些身边的资源,为修造新的城池和港口服务,属于张周跟地方上沟通的桥梁。
张周笑道:“那些商贾,大概只听说我们出海运了多少白银回来,以为是有利可图,所以都想跟着一起去。但要知道,在海外之地是没有什么贸易的,只有掠夺,也就是只有拳头够硬,才能把资源给带回来。白银、黄金,是他们眼中最值钱的东西,但在我看来,这些也不过是我们掠夺所带来的副产品。”
孙上器道:“卑职不是很明白,那到底要不要带商贾一起出海?”
“可以带他们去南洋,别的地方……他们愿意去,也可以,但也告诉他们,别死在船上。出海刨食可不是简单的走一趟,能熬得过旅途辛苦,还要熬得住异国他乡的瘟疫、战争,就跟他们说,愿意出资修筑港口的,有优先出海的权限,就好似之前分红的商贾,回头把那群人的红利给兑了,再找一批人进来,多造几条船,多铸几门炮……”
张周的造船出海大计,是从南京筹措钱粮开始的。
而当时所提的,就是给南方出资造船的商贾分红的权力,最初很多人也并不是为了分红而加入,毕竟都觉得出海捞得好处不现实,更多是出钱对张周的一种巴结,为了换取朝廷的支持。
但随着弘治十四年出海的顺利回归,海船带来了大批的金银和物资,让所有人都眼红。
张周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最先投资的人看到回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至于后面的人能获得多少回报,张周是不会做任何承诺的,但仍旧会有很多人出资,一头扎进来。
……
……
孙上器跟张周坐下来,把永平府的事跟张周一一说明。
“……现在钱粮调配什么的,基本都没问题,可就是……人少了点,最初那几千人,到现在有两三万人,还有大批的军户和百姓在往那边迁徙,可还是在一些行当上招不到人,尤其是出力的活计,现在所开的价钱很高了,永平府地方上能用的闲人都用上了,还是不够……”
孙上器说着,眼巴巴望着张周,“要不要跟陛下提,从旁的地方再调人过去?京营……或许也可。”
张周道:“港口相当于是一座新城,百废待兴欣欣向荣时,最需要的就是人,这点也不出我的预料。工期会延缓一点,目前看来也只能先这样。调人的话,本身不符合大明户籍的规则,只怕又会被人非议,回头让人到北直隶和山东等处,调一批人回来……另外辽东那边也会调人回来,女真人,以及朝鲜人……他们也会迁徙过来。”
孙上器问道:“会不会来不及?”
张周笑道:“这座城,或许要等几十年或是上百年之后,才体现出其价值,为何要急于一时呢?以目前移民的速度,如果再过个几年,你说人会缺吗?可能就是初期步子迈得太大吧。”
“是。”孙上器行礼。
“你回京之后,赶紧把家眷安顿一下,是要一起带过去了吧?另外再把京城的事多处理一下,不必那么忙,年初或许唐寅就会回来了,等他回来,就会以工部右侍郎的身份过去主持这些事,到时很多不方便你出面的交接和应酬,都由他去就行了。”
唐寅毕竟是朝官,且是文臣。
孙上器再牛逼,也只是个锦衣卫千户。
无论孙上器如何努力,在某些事上也无法完成。
“卑职明白。”孙上器起身,“公爷,还有一件事。永平府那边的几个工坊,同时也都在招工之中,现在人倒是不怎么缺,就是缺……各处调配的材料,您看是不是……”
张周把他的纺织工坊等也都逐渐转移到了永平府。
因为那些轻工业所用的工人,很多都是女工,而这时代女人社会地位低,她们能出来做营生,只要是在这种女性聚集的工坊,并不会带来多少社会问题,甚至很多人抢着去。
这就带来女工工人多,产能跟得上,但原材料跟不上的问题。
毕竟大明很多轻工业原材料的数量,是按照本来原始落后的生产效率所配给的,张周这边突然把生产效率提升上来,一时间在没有化肥等增加原材料产量的前提上,是很难把材料短缺的问题给解决。
张周道:“这就需要地方官来协助了。陛下已经准备找几个在地方政绩突出的人,或者是有抱负的人,让他们在一些省分开始大面积增加草棉等种植,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从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