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统一倭国。就算名义上不得不让其完成,那也一定要维持地方藩镇的实力,使得各个藩镇多有不听其号令者。惟其如此,倭国贸易才会掌控于我大明之手,倭国之利益,也才会源源不断流入我大明。”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觉得高务实这番话说得极有道理。因为太祖皇帝的“不征之国”,天下间有太多人转不过弯来,就是铁了心觉得不能违背祖制。 但如果按照高务实这个设想,将倭国变成另一个土默特,若干年后他们就离不开我大明的贸易输入了,届时再想点办法,未尝不能来另一个俺答封贡,甚至朝鲜内附。如此一来,倭国将来可能的威胁岂不是就彻底消除了?妙计啊,不愧是朕的日新! 朱翊钧眼前发亮,却没有注意到高务实在刚才这段话里巧妙的玩了一手概念转移。本来他高务实干涉日本只是他个人的事——顶多是他京华的事。 可是,转移一次之后就成了北洋海贸同盟的事。海贸同盟是什么?是靖难系勋贵的利益联盟,是皇权的基本盘,所以皇帝不会反对,甚至如耳旁风一边听过就过,丝毫不认为有什么威胁。 然后,高务实就二次转移概念,把对日贸易的利益由海贸同盟掌握说成“倭国之利益源源不断流入我大明。”完成了“京华=海贸同盟”、“海贸同盟=大明”的转变。 这话要说错,那也的确没错,毕竟对日贸易的利润进了海贸同盟的腰包的确是“流入大明”,皇帝根本不会敏感到发觉其中的差别——毕竟他是皇帝,在他的心目中,只要进了大明就行,何况海贸同盟背后的靖难系勋贵势力还是他的重要权力基础。 “也就是说,你打算有限度的干涉倭国即将爆发的战事,所以让叶赫兄弟暗中集聚力量?”朱翊钧回到了最先前的话题。 “是,皇上。”高务实这次可以直言不讳的承认了。 “光叶赫一家够么?”朱翊钧再问。 “那自然不够,臣自己多少也得费些力气。” “好,那就有劳你了。事后只要我大明能保持对倭国的海贸利润,倭国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朕就不多过问了。” 这是本次谈话中朱翊钧第一次称“朕”,也就是说,这句话就是最终拍板。 “臣遵旨。”高务实起身一礼,正式接下了这件“差事”,顺便又补问了一句:“倘若最后需要皇上册封一些人……” 朱翊钧摆摆手道:“说了交给你就交给你,只要你觉得应该册封的,朕就给他们册封。”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zx”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