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他一转达,更仿佛这水无坚不摧,困在“水城”之中只有做鱼鳖的份。
德维拉总督这一下还真被吓唬住了,再也维持不住贵族老爷的架势。他脸色大变,匆匆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而去,马上带人回了城里,亲自登上城楼,观察城北郊外的动向。
这一看之下不得了,原来“明国陆军”动作极快,此时已然过了巴石河。不过他们却并不继续前进,而是抓紧时间构筑了两道防线,而在防线以北的河边,则明显正在进行某种施工作业——那不是在蓄水还能是什么?
其实“水淹七军”虽然是演义杜撰,不过类似的作战倒是真有过,甚至在现代战争时期都有过,还取得了重大胜利。
譬如说红朝抗美援朝期间,红朝志愿军第39军军长、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吴信泉将军,就曾经指挥过一场抗美援朝版的“水淹七军”,打得刚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目瞪口呆。
当时是1951年4月,吴信泉领着39军来到了春川和华川一带。在这里,吴信泉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要求他们拖住美军的进攻。
在抗美援朝期间,尤其是前期,我军是没有制空权的,所以运输和行动都相当困难。怎样拖住美军抢占高地,是当时志愿军面对的大问题。美军有装备优势,还有大量的韩军当炮灰,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挡住美军,吴信泉作为前线指挥官不得不想办法。
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一时之间既然想不出好办法,那就要到处转转。
为了得到迟滞美军进攻的办法,吴信泉先是在地图上发现了华川水库这个地点,心里有了挡住美军的办法。为了把这件事计划的周密,吴信泉亲自带着侦查科长蔡愚来到了华川水库勘察地形,实地看看那里的情况。
在地形勘察结束后,吴信泉开始回来摆弄起了沙盘。以水代兵是好办法,但是利用不好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黄河的多次决堤造成的巨大灾难就是很好的例子,生在中国的吴信泉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在摸清了水库的地势、流经区域和沿岸情况后,吴信泉终于得出了怎样才能挡住美军又不伤害沿岸百姓的办法。
他命令手下军队让华川水库的十二道闸门全部关上,然后开始蓄水,根据情况向下游排水。这样,在蓄水八天后,终于等到了美军。
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开始布置部队渡过汉江,渡江的美军一开始还心里美滋滋,因为这么浅的汉江,那还不是轻易就能渡过了么?
此时,随着吴信泉一声令下,积蓄已久的江水终于“解放”了,奔涌着、咆哮着一泻而下,像瀑布一般汹涌澎湃,似千军万马奔腾而去,乌泱泱的江水向正在渡江的美军袭来。
在志愿军开闸的一刹那,美王牌军“陆战一师”集体傻眼了。洪水自东往西,如同雄狮一般向他们扑来,两架浮桥被冲垮,坦克大炮被淹没。
美陆战一师号称极其熟悉登陆作战,但那不代表他们不怕洪水。而此时,汹涌的北汉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水浪,接二连三地把美国士兵狠狠压在水底,探不出头,喘不过气。
在志愿军开闸之后的半小时左右,水面就上涨了将近1.5米。美军两座浮桥中的一座被彻底冲垮,另一座被冲毁大半,被美军狼狈地拉回到岸边。桥上的汽车、坦克、大炮,都被洪水冲到了江中。由于下游水位的急速上涨,洪水冲到了公路上,一大群美国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冲得无影无踪了。
美陆战一师的一个炮兵营在阵地上刚刚架好炮台,洪水就冲了过来。炮兵们跑得快,没被洪水淹死,可是大炮、弹药和帐篷等物资,都被洪水冲跑了。甚至还有一些在帐篷里的人,也被冲得没了踪影。这支久经沙场的美军部队做梦都没想到,仗竟然还能这么打。
美军装备再优良,也抵不住洪水这样的自然力量,这一波洪水把直接把准备渡江的美军给冲得七零八落。
吴信泉此时坐守在监听机旁,当“水淹美军”的捷报传来后,听到美军在阵地上乱作一团,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连叹两口气,道:“可惜!可惜!如果能炸开大坝,一个都别想跑。”
其实,此前作战科副科长沈穆就曾经建议直接炸掉大坝,把整个渡江美军全部送去喂王八。但吴信泉考虑到朝鲜是盟国,这座水电站的大坝在战争结束后还要用来发电,要投入到朝鲜的生产建设中,因此为了朝鲜人民的利益,他只能惋惜地放弃这个诱人的战果。
洪水过后,路毁桥塌,土地被冲得泥泞不堪。美军的重装备深陷在泥中,寸步不能前行。这条半天时间就能跨过的北汉江,最终美军足足用了一周时间才过去。
面对美军甚至整个“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期间表现都堪称最为亮眼的李奇微,三十九军依然完美地完成了上级交待的迟滞美军之任务。
既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都能玩“水淹七军”,这十六世纪末期有什么不能玩?吴将军因为要照顾盟友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