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其他类型>梦回大明春> 722【要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22【要兵】(1 / 2)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王渊打量着自己的长子,曾经那个跟熊猫一起玩耍的孩童,如今已是三十一岁的吕宋国主。

或许是吕宋的太阳毒辣,本就偏黑的王策,如今被晒得更黑了。他已经蓄起两撇胡子,但颔下的胡须被剃光,显得成熟而又干练,身上更有几分凶悍的威严。

“你很不错。”王渊赞许道。

王策嘿嘿笑道:“父亲过誉了。孩儿能在吕宋创下家业,不过是凭借父亲的船队和弟子而已。”

王渊摇头:“我的亲传弟子,主要都留在大明。随你打拼的物理门人,多为工商学校的学生,你可以把他们用好难能可贵。”

多亏了大明的户籍制度。

隶户、乐户、匠户、灶户、军户,诞生于这些户籍的孩子,基本没有真正的前途可言。就算匠户、灶户、军户子弟,除长子之外都能参加科举,但能考上的属于凤毛麟角。特别是军户子弟,你想考科举可以,但你爹至少得百户以上,否则你连读书的束脩都凑不齐。

而天津和杭州的工商学校,不但免收学费,提供一顿午餐,且不拘任何户籍出身。

大量贱籍和贫困子弟,被父母送到工商学校读书。他们虽然也学四书五经,但都属于浅尝辄止,主要还是修习数学和物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资格科举,也肯定是考不上的。他们都是“读书人”,却又不被大明士子认可,再加上户籍的因素,导致这些人非常喜欢抱团,并且纷纷前往海外谋生路。

吕宋国的内阁和六部主官,七成以上都是出身寒微的物理门徒。

他们对大明没有什么认同感,在吕宋做官之后,干脆把全家都接来。他们特别喜欢挖大明的墙角,长期致力于移民拓土,并且把吕宋的教育体系也改了。

吕宋的小学,由大明生员或秀才担任,教的是传统蒙学和四书。

每个基层老师,每年可推荐一个学生,送往所属州城的中学读书。州城的中级学校,授课内容改成数学物理,老师皆为物理门徒,而且不收取学费,食宿费用亦全免。

这些由国家财政培养的中学生,每年可毕业上千人,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水平。

在他们还没毕业的时候,各方就已经开始抢人了。吕宋官府抢着要人,各路船队抢着要人,就连吕宋的陆军和海军,都喜欢招这些中学毕业生入伍,随便培养两三年就能升为军官。

王策还建了一所琰州大学,每年招收名额只有五十人,非成绩优异者不能入读。

琰州大学的学制为五年,而且严进严出。学满五年但考试不合格,直接发给肄业证书,让他们自己谋生路去。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其地位类似大明的庶吉士。

即便是琰州大学的肄业生,也都个顶个精贵,月薪没有三十两以上,根本别想聘请到手——每年的肄业生只有几个。

科举制度?

抱歉,吕宋国没那玩意儿。

吕宋朝廷的一堆官员,以前要么读不起书,要么没资格科举,要么就多年落榜。他们对科举制度没有好印象,甚至可以说深恶痛绝,再加上吕宋人口较少,干脆就用学校毕业制。

各州中学生的毕业考试,就相当于高考。

只不过竞争有点激烈,每年只有五十人能读大学。且机会只有一次,不能复读,考不上琰州大学,就只能被各方聘用,包括被选为地方吏员(公务员)。

王渊问道:“吕宋有多少人口?”

王策回答:“吕宋户籍制度,仿照殷洲的移册法。汉人移民及家属,皆归正册,共计360余万。承认官府统治的南洋土著,皆归副册,现有80余万人,只要他们学会汉话,又归化满五年,考核合格就能移为正册。官府抓捕的奴隶,包括矿工、修路工、伐木工等等,皆归余册,大概有30余万,立功或服役期满可入副册。”

正册就是拥有完整身份的国民,而且那360万国民当中,真正的纯种汉人只有70多万。剩下的,要么是土著女子,要么就是新生混血儿。

连续十多年移民,吕宋已经出现100多万汉土混血后代,其所说语言多为两广、吴越和齐鲁方言。

另有无数土著,不入任何户籍册,几乎不跟吕宋朝廷接触,这些土著多居住于深山和小岛。

王渊笑问:“吕宋以什么为官话?”

王策苦笑道:“这个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实在是吕宋朝堂当中,浙江、福建和广东人太多。我想以大明官话为吕宋官话,可朝臣们却说推广不易,因为大部分移民都不说大明官话。吵来吵去,也就那样了。反正在朝堂之中,必须说大明官话,私底下就随便他们了。”

为啥吕宋朝堂必须说大明官话?因为他们的国王在北京长大啊。

那么啥是大明官话呢?

就是南京话,准确来讲是江淮官话。

但明代的南京话,跟几百年后的南京话,发音又是略有不同的,而且跟西南官话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江淮和北京,就算到了清代初年,北京人也主要讲南京话,后来渐渐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