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驾崩,举国齐哀。
太子继位,守孝二十七日后举行登基大典。
陆明华陪着燕元华为先帝守灵七日,便要送入皇陵,燕元华请旨亲送。
新帝看着短短几日就瘦了一圈的弟弟,满目哀色,允了。
“父皇生前最疼你,也最不放心你,可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元华,不要让父皇担心。”他殷殷叮嘱,不想看弟弟如此自伤。
“皇兄,我知道。”燕元华飞快的沉稳下来,曾经的飞扬意气在短短几天内就淡下。
他认真回复,又笑了笑。
“笑不出来就别笑了。”新帝摇头。
燕元华哦了一声,又变回了面无表情。
新帝眼中顿时就有了笑意,这小子,看着稳重了,可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
燕元华懒得陪着自家兄长废话,回去安顿了陆明华。
见着消瘦许多的人,顿时心疼起来。他自己如何都心甘情愿,却见不得她吃这个苦,亲自送了人回王府,叮嘱她好好休息,又命人为她补养身体,眼见着她把补品吃下去,才算放下了些许的心。
“给。”看他眉间总算松开些许,陆明华轻笑,抬手作势喂他。
燕元华一笑,乖乖张嘴。
陆明华一勺一勺的喂他,燕元华吃了两口,就摇头让她自己吃。
“你看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吃。”陆明华蹙眉,说,“让膳房再做就是了,你先吃。”
燕元华心中生暖,接过了小碗,自己一口,陆明华一口。
这碗本就不大,几口就吃完了。
陆明华蹙着眉,说,“皇陵路远,你这一路上。”
说着话,她直接叫了人进来安排,什么补品衣裳,都准备妥当,生怕燕元华路上被怠慢。
可实际上,谁又敢怠慢燕元华。
看她细心安排,燕元华忍不住握住她的手,在指尖轻轻亲了一下。
陆明华轻呼一声,嗔了他一眼。
燕元华笑了笑,守灵这些日子,陆明华就是这样,悄然陪在身边,又无声的布置好一切,他看着瘦了,可每顿的膳食都不曾落下,只是他吃不下罢了。
他的笑相较曾经,变得沉稳。
陆明华瞧了心中却只觉酸涩,她更愿意他依然如同从前般张扬嚣张,也不想看他变成这样,她抬起手,轻轻捂住他的脸颊。
理智告诉她这样的变化是正常的,是好的,可陆明华不想接受。
“怎么了?”看她似乎有些难过的样子,燕元华忙问。
陆明华凝视着他,浅笑摇头,说,“没什么。”
说了也无用,何必出口,再让人平添伤感呢。
“明华。”燕元华根本不信她的话,更清楚她这样是因为什么,默默唤了一句。
“我会陪着你的,一直。”陆明华认真的说。
“好。”燕元华看着她郑重的样子,眉眼舒展,灿烂笑起。
言语有时总是无力,让人感动的,是心。
第二日,燕元华启程,亲自护送先帝灵柩前往皇陵。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他出发第日,边关送来急报,北夷兵临城下。
先帝诸子中,四皇子,六皇子,七皇子都已封王,于大殿之上请命,愿前往边关督军。
自开朝以来,每逢边关战事紧张,皇室自会安排人前去压阵,以镇士气,这次也不例外。
这件差事,危险与机遇并存,若是兵败,说不定就会将性命葬送在边关,可若是活了下来——
自然能掌握权力,成为大燕的功臣。
没人愿意寂寂无名苟活一世,何况是这样曾经离天下至高权位只有一步之遥的皇子。
新帝暂时没有做下决定,可他登基大典至今还未举行,朝臣们更是还未曾收付,诸方联手在朝堂之上请命,竟成威逼之势。
而就在消息传回京的第日傍晚,燕元华归京,直入皇城。
诸方震动。
虽然觉得天子不一定舍得幼弟前往边关冒险,可万一呢。
果然,第二日早朝,瑞王请命。
诸臣顿时上言,有道瑞王不够稳重,有道他不通兵法,又说他自幼娇宠,恐会坏事,想尽办法阻挠。
面对这些阻拦,燕元华只有一句话。
“本王愿与边关同在。”
“若是边关被破,本王绝不苟活,几位王兄呢?”他抬眼,似笑非笑的看向几人。
上首,新帝面色一变,攥紧了龙椅扶手,皱眉看向燕元华。
几人一顿,先后赞同,却无法像他一样如此决绝。
他这话一出,众臣也不好再继续阻拦。
朝会散后,燕元华便被内侍匆匆请进了御书房,进门就是一句,“胡闹。”
新帝气的坐都坐不住,来回在殿中渡步。
看他面上毫无悔意,怒喝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都在说些什么?”
与边关同在?!
他宁可自己这个弟弟做个败军之将,也不想如此。人总要活着,才有未来。
“皇兄,我知道。”燕元华无比冷静,说,“我更知道那些北夷人破关会发生什么,你放心,我会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