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有可能的。
听说去年十一月中旬就开始下雪,这天气谁也说不准。
如果他们生活在都城汴京那种地方还好说,可在偏远的地方,只能提前准备食物开始过冬。
过冬也叫熬冬,这个名字就能听出来,古代的冬天对普通人来说有多难熬。
这也是纪彬说什么都要盖房子的院子,他这个身体今年十六,引娘十四,只用茅草屋真的不行。
纪彬去邑伊县进货之前,让引娘帮忙去几家拿东西。
都是说好的头巾,腰带,刷子。
还有仓库放着的几个小凳子,这是他跟来做工的木匠商量的,木匠顺手给他做了几个,也可以拿去卖。
分钱方法跟村里人差不多,一个小凳子十二文,卖出去一个,纪彬能分两文。
纪彬收拾好这些东西,引娘也把头巾腰带刷子拿过来了,她跑着回来的,纪彬好笑道:“慢慢走就行,又不着急。”
这是纪彬头一次让她做事,引娘当然想好好做。
纪彬又道:“我教你识字怎么样。”
引娘眼睛亮了,赶紧点头。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她觉得识字的人都很厉害。
纪彬也是特意让引娘跑这一趟,以后他不在家,引娘可以负责在村里收货物给货钱。
一是让引娘有事做,二是让她过手银钱,村里人也能对她更尊重些。
毕竟有钱就是财神爷,谁会对财神爷不客气呢。
纪彬拿出纸张,写了头巾,后面跟了个十条,王大娘家。
意思很明白,王大娘家给了十条头巾。
后面继续写腰带,十二根,李婶娘家。
刷子,五个,纪堂叔家。
小板凳,五个,徐木作家。
木作就是木匠的意思,纪彬用了这里常用的说法,以免引娘太过陌生不好记。
这看起来字很多,但并非是纪彬要为难引娘,而是这些东西好记。
比如告诉她第一行写的是什么,她可以不认识字,但一一对应就知道写是什么。
等纪彬去走街串巷去卖货,引娘对应着字慢慢认识就行。
这种方法虽然慢了点,可纪彬出门的时候她也能学,能学会几个是几个。
而且纪彬的想法很简单,让引娘先学会常用字,若是她有兴趣,等自己赚够钱送她去学堂。
若是没兴趣,回头给她开个店当掌柜。
再没兴趣,养她一辈子也没问题。
当然了,纪彬没把这些话说出来,毕竟有些事只有做了才算数,说出来都是空话。
但纪彬觉得这些东西还不够,他不是很想一直在李老二那进货,如果大家都进习惯了,那岂不是李老二不让他们卖东西就没得卖。
不过这不是现在能改变的。
等他把村里人的东西都卖出去,那以后头巾这些货源就不再依靠李老二他们。
第二日天还没亮,纪彬就已经起来,引娘虽然睡在隔壁房间,但听到声音也起来了。
纪彬指了指外面笑道:“现在天冷,别起来了。”
引娘摇头:“我起来给你做饭。”
“不用。”纪彬说着,又给引娘拿了些钱,“被窝暖和,多睡一会吧。这次我出去的时间长一点,你别挂念,若是有事就去找王大娘,或者回娘家。”
纪彬说着,不由啰嗦很多:“不用太辛苦,晚上少做刺绣,就算要做,也要多点蜡烛。”
毕竟才十四啊,上次有人闯进来的事让纪彬都有阴影了。
引娘反而笑:“我没事,有事就去找我娘。”
纪彬这才点头,让引娘赶紧回去睡个回笼觉。
谁不想在秋冬的时候睡个回笼觉啊。
可他不能,看见他的货郎架了吗,他要出去挣钱了。
平日里引娘做什么都利落的很,正屋堂屋都干净的不行,连仓库都收拾得很利落。
这样的女孩子在家多睡一会怎么了。
纪彬走的时候又拍拍小狼崽儿的脑袋,这才提着东西出门。
引娘看着纪彬的背影,其实纪大哥有点奇怪。
平日里帮她在厨房做事也就算了,还让她能休息就休息,更不用伺候他。
听别人说,嫁出去的媳妇儿洗衣烧饭扫地样样都要做,可她嫁过来之后,好像比当姑娘的时候还要轻松。
那时候要洗全家的衣服,现在只洗自己的小衣服,还被纪大哥叮嘱必须用热水洗。
引娘又躺回温暖的被窝里,迷迷糊糊觉得再这样下去,她都要成为人们口中的懒媳妇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