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按杏榜上头的顺序排列整齐,等候唱名。
墨珣与冯维正正是一前一后,两人倒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了。
“姜贤弟今次亦中了武贡士,榜上第两百二十三名。”
墨珣与冯维正两人本就是同乡,还曾是同窗,此时又是一二名,不说话未免显得人情寡淡了。再加上他们都是贡士,将来说不准还会同朝为官,墨珣就算再不喜欢这种人情往来,也还是得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来。
听到冯维正提起姜伟平,墨珣立刻轻声笑了起来,“如此正好,我们三人全都中了!”
认真算起来,他们三人也是有缘了。
“正是如此。”冯维正也不管墨珣看不看得见,只兀自点了点头。
墨珣当然不敢提什么“恭喜”一类的话,他自己就是头名,跟排在后头的人说什么“恭喜”不就是在埋汰人吗?
“贡士墨珣上前!”午门口的禁卫军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开始一人唱名搜身,一人比对家状。
墨珣本来就站在前头,但此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也不敢耽搁,紧走了两步立在禁卫军身前等候查验。
墨珣年纪不大,验得倒是快。后头有些年纪大的,考了太多年,本人跟家状上的画像有不小的差异,核对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但因为贡士们黎明就守在午门前,留有的时间充裕,倒也不怕这个。
进了午门之后,所有贡士都不再攀谈,唯恐因为扰乱宫廷秩序被“请”出了宫门。
搜身核查花费了不少时间,而后所有贡士又跟随官员的指引往太和殿去。此行走了大约近一炷香,墨珣他们方才抵达太和殿前。
官员们停在太和殿门口不再往里走,贡士们也只得门口候着,等到殿内的人发话了之后才能进殿。
太和殿内早早都准备好了给考生的案几,只等考生依次就坐了。
伦沄岳对墨珣说过,早上最好不要吃流食,也不要喝太多的水。进入太和殿之后,就再不能随意进出了。若是宣和帝已然到场,那更是连些许小动作都不能有的。
贡士们进殿后按照各自的位置盘腿坐下,又不知等了多久,才听得有内监高喊:“皇上驾到!”
贡士们立刻正襟危坐起来,脊背挺直,盼着自己能从这三百多名考生之中脱颖而出。
宣和帝进殿之后,一应考生在内监的暗示下起身跪拜,并山呼万岁。
墨珣因为是头名,离宣和帝更近些。此时听到宣和帝一声“免礼平身”之后,便低着头站了起来。
不多时,宣和帝身边的内监喊了句,“请考生落座。”
一众考生此时方才又坐回到案前,等候发卷。
这会儿与在贡院时不同,贡院中有各自的号舍,并未有这么多人盯着。再加上太和殿整个装潢与构架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周遭亦是鸦雀无声,平白增添了不少的紧张气氛。
墨珣的位置靠前面,自然也比别人更早地拿到卷子。但是没有宣和帝的发话,就算拿到了卷子也不能随意提笔。
从刚才宣和帝进殿至今,墨珣都没能抬起头来看宣和帝一眼。他心中还记挂着赵泽林曾经提起过的“宣和帝变胖”一说,有心想看,却仍是按捺下来。等到殿试结束了之后,想来应该是还有机会的。
此次殿试仅考策论,却与乡试会试时不同:乡试、会试的策论题,题目短,且答案只需写几百字即可;而在殿试之上,每道策论题题长便有数百字之多,答案更是需得写上上千字。
与此同时,殿试的卷子不经誊录,均由考生自己书写。
因此,参加殿试的考生,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必须使用正体,字要端正、清晰、体大,不能随意涂改和勾线。
殿试只考一天,时至日暮交卷②。等考试时间结束之后,由受卷官喊话停笔,考生无论作答结束与否,都要将手中的笔放到笔搁之上,双手则自然下垂放在腿上,不能再碰案上的试卷。
殿试亦可以提前交卷,若是有考生提前答完了,那可以自行将卷子交到受卷官手上,受卷官检查过之后会给考生发放一个牌子,考生便可离开考场了。
等到受卷官将考生的卷子收起来之后,需得在所有的卷子上加盖有受卷官衔名的戳记,以作责任制。每十卷为一封,送到弥封所,由弥封官处理③。
弥封官拿到士子的试卷之后需要进行糊名、编号,同时也要在上头加盖戳记。
在这整场廷试期间,宣和帝不见得会一直坐在太和殿上,毕竟整场考试时间这么长,宣和帝能够时不时出现一下,就已经能算作是十分重视科举教育了。
更何况,所有考生拿到了卷子之后,都在冥思苦想答案,埋头奋笔疾书。谁有那个闲工夫,分神去盯着是否还坐在龙椅上?是不是有中途退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