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打量了墨珣一番,见他面上诚恳,应当是真放下了,这才舒了口气。如果墨珣此时还郁结于胸,那就会让姜伟平觉得自己中了武举是在墨珣跟前炫耀一般。“你看吧,我说你,没事儿考什么文举,来考武举不就结了。”
“我考武举哪还有你的份儿。”墨珣真要想转考武举也不可能从以生员的身份半中间转过去,需得从县试开始重新考。是以两人都知道此时木已成舟,不过互相调侃罢了。
“你放心,我看了排名,我后头有得是人。”姜伟平也直白,这意思就是就算你考得比我好,我也不会落榜。
墨珣被姜伟平的话逗乐了,笑着直摇头,“得,我说不过你。”
姜伟平知道墨珣此时不过是说笑,便也略过这个话题,开始问起墨珣的近况。
“乡试考完我就回乡了,之后从乡里又回了临平县直接乘船进了怀阳。”墨珣边走边同姜伟平闲聊,“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也没什么可说的。倒是你,怎么一个人进京?”若说姜伟平进京参加会试,那也不可能这么独自一人啊。
果不其然,墨珣接下来便听姜伟平说:“我与几个武举人是相约结伴进的京,但今天过上元节,我们也出来热闹一下,却不料彼此就走散了。”
姜伟平这个走散与墨珣他们不同,大家都是汉子,又同时武举人,走散便各自逛逛,晚些回去也就是了,并未约定又碰头地点。
墨珣了然地点点头,“我刚才从那边过来。”墨珣指了个方向,“那边点了龙灯,我们瞧瞧去。”
其实龙灯也没什么好看的,毕竟中间点的蜡烛很容易不经意就燃到外边的“龙”。这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1。一人持有一节,总长约有十几米,显得十分壮观。点了灯之后,“龙头”带领着大汉们将各自持有的龙灯支起组合成一条巨龙,由怀阳城内各个大街起步,之后再将数六条龙灯汇集一处,互相穿插起舞。
“你到了京里还住在越国公府吗?”姜伟平会这么问也情有可原,毕竟还在建州时,墨珣虽是住在越国公府,但大多数人都没打听出他究竟与越国公是何关系。越国公当时未摆宴认亲,而国公府里的下人也称墨珣为“少爷”,大多数也都以为墨珣是越国公或者赵泽林的远亲罢了。
“对,目前我与爹爹一同住在越国公府上。”墨珣不觉得有什么冒犯之处,毕竟他当初在官学与姜伟平也不过点头之交,说起来他有心交好,但两人毕竟课程不同,见面机会也少,倒是被搁置下来。
“你与越国公……”姜伟平琢磨了半天,都不知用什么措辞比较不会显得自己是在刻意打探墨珣的**。
墨珣看出了姜伟平心中所想,这便直言,“越国公膝下无子,我投了国公爷眼缘,认了国公爷做干祖。”没什么不能说的,在林府的宴会上,赵泽林已经这么把他介绍出去了。
原来如此。姜伟平总算是了了心中的疑惑,这便跟着墨珣看龙灯去了。他原先就在建州长大,龙灯也是见过,只是怀阳城的龙灯比起建州的精致不少。威风凛凛的龙灯伴随着锣鼓声起起落落,如同在云海中翻腾。与此同时,首支焰火也被宣和帝点燃了。人群汇集于宫墙之外,与宣和帝共度上元节。
墨珣眼前的景象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姜伟平就不同了,他宛如被焰火点燃了一样,脸上被映得发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墨珣看了看周围,发现只有自己,与这一切格格不入。
这种感觉不太妙,仿佛他随时都会被抽离这个领域一样。墨珣微微低头,一旁激动的姜伟平拍了他一下,“你干嘛垂头丧气的!”
墨珣给拍得回过神来,这才看了姜伟平一眼,见他已经扭过去昂起头来看空中的焰火了,便也跟着昂起头来看。
脑袋上的一声声响,都伴随着人群中发出的欢呼和敲锣打鼓的声音。
姜伟平在宫墙之下站到有些腿麻,而那焰火却仍是没停。或许是先头的那股子热乎劲儿过去了,姜伟平也不再留恋焰火,转而对墨珣说:“走,猜灯谜去。”以往他在建州,也参加过几回上元灯会,但却十分好奇,怀阳城的灯谜比起建州的来,是更容易还是更难些。
墨珣本也没什么打算,就算姜伟平此时对他说“走,我们回去吧”,墨珣也不会表示拒绝。
像这种猜灯谜的摊子,摊主挑几个好看的花灯摆在前头招揽生意,而所设的灯谜也并不简单。毕竟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赚钱,如果都让人猜着了,他还赚个什么呢?而有的人猜不中,但看上了这个花灯想要,那也可以花钱买了去。
好些穷人家的花灯都是自己扎的,自然没有外头摊子里卖的精细,但也就是感受一下上元节的气氛罢了。再好看的花灯放到了来年的上元节,那颜色也都褪了,不如新的鲜亮。
姜伟平连逛了几个摊子,见着摊子前都围了人,似是在想那灯谜,便也来了兴致,非要也瞧上一个。
好在姜伟平长得高,这老远便能见到摊子上挂着的花灯。瞧了半天,总算看中一个龙头样式的花灯,这便要挤进去看看那灯下悬着的谜题。摊子前头占了好些人,都是为猜灯谜而来。有些并非买不起,却十分享受此等猜灯谜的乐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