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守军在这几天的战斗中一直处于被动,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兵力不足。沈志祥手底下这几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部队,可战之兵不过千人出头,装备和作战能力都远不如正规军,就算他们再怎么舍生忘死,要应对十几倍的明军也依然十分吃力。 如果不是有城防工事作为屏障,沈志祥这点人马多半是连第一天都撑不过去。 还好马浩率领援军及时赶到沧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但明军尚未撤离,沧州也还远远没有真正回到安全状态。 马浩提出了一个问题:“沈大人,我军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既然是顺天府,物资和人员的补给也可通过天津输送到前线,沧州这地方看起来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大帅为何一定要占领此地?” 沈志祥在此之前虽然很长时间没带兵打仗了,不过他好歹也是一直在北方大区司令部里当参谋,能接触到的信息层级要比马浩高得多,对于马浩这个问题倒是有所了解。 沈志祥道:“答案其实就在城西。” 马浩道:“你是说京杭运河?” 沈志祥点点头道:“京杭运河连同南北,是大明统治区非常重要的内陆航运通道。目前长江以南的航段,基本上都已被我国控制得七七八八了,相较之下北方的进度就要慢多了。” “拿下沧州,就相当于是掐住了顺天府的脖子。海运河运都被我们拿下,今后大明想从南方把物资运进京,就只能走陆运咯!” 马浩笑着应道:“那大明首先得能保住京城不失才行。大帅这次把能打的部队都调上前线了,我看大明的皇帝老儿很难过得了这关了!” 沈志祥微微摇头道:“事情未必会朝你想的那个方向发展。我国打赢这一战当然没有悬念,但要不要拿下京城,我觉得还有变数。” 马浩道:“你是说打得差不多了还是会停下来谈判?既然我军实力占优,又何必再给大明留下苟延残喘的机会,一波平推了,换作执委会来坐天下不好吗?” 沈志祥笑道:“一波平推,谈何容易!你看我们才占了多少地方,兵力调动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攻下一座城就得驻军若干,你觉得我们的兵力够拿下多少城池?” 马浩道:“只要占下地方,我们就有了更多的人口,到时候招兵买马也快得很。训练新军,两三个月足矣,这些部队只需维持地方治安,不用到前线打仗,按照民团的标准成军即可。” 两人毫不怀疑此战终将获得胜利,但对于这一战将止于何处,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正好也是海汉内部对目前形势的两种主要观点,是一下吞掉大明,还是一口一口慢慢咬着吃,意见双方都有无数的论据,但也都难以说服对方。 年初时在报纸上争论得沸沸扬扬的内外发展方向,海汉的武装力量是该先征服海外还是先吞并大明,如今看来,应该是后者暂时处于上风。 当然了,执委会早就说过,海汉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取代大明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路线之争还不至于造成内部的意见分裂。 翌日,沈志祥和马浩都早早到了阵前,指挥部下备战。 但明军却没有像前三天一样早早发起攻势,其营中也没见有什么动静。沈志祥怀疑明军是连夜撤走后留了一个空营,便派出数名骑兵前去侦察。 但当侦骑靠近明军军营时,里边却有冷箭射出,显然是对此有所提防。侦骑确认军营尚有明军驻守,也没在那边多耽搁,立刻就回来报告了情况。 “或许他们是打累了,也需要休整一两天。”马浩猜测道。 沈志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打了三天,最终功亏一篑,士气肯定会大受影响。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在等援兵,还在等北边的消息。” 马浩应道:“这个时候顺天府正打得热闹,恐怕不会有援兵来沧州了,除非能像我们这样,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动民团出征。” 大明当然也有民团这类的地方武装,但大多只是发放了武器的平民而已,跟海汉民团这种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准军事组织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长途跋涉出征异地了。 何况此时海汉军主力已经打进顺天府,距离京城越来越近,如此危急关头,明廷自保都成问题,恐怕已经顾不上沧州一地的得失了。 就算明军能从海汉手中夺回沧州,也无法解决顺天府的危机。如无意外,沧州城外的明军应该也会很快就接到来自北方的调令,让其赶紧赴京勤王。 不过他们还是不敢大意,马浩将带来的十余门火炮全都部署在了一线,并且在阵地外围设置了纵深有七八丈的铁网缓冲区,以防明军用骑兵冲阵。 而沈志祥则是让手下还能作战的人员都带着武器上了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