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控制了这里,开始清理场地的时候才发现,刚才这一番炮火加上排枪,也打死打伤了大概有四十多名抵抗人员,另外被炮火轰塌的围墙下面似乎还压着了几人,只是埋了许久之后,大概都已经没救了。
民团军进入庄子之后,很快就抓获了罪魁祸首十余人。不过考虑到民声形象,军委已经下令尽可能减少战后在当地直接处决人员,因此这些人大概还有机会继续活下去,在某处矿坑里发挥他们的余热。考虑到这种治安战会给当地百姓心中留下的阴影,这个庄子里的居民在战后势必会被遣散,分散到别的州县甚至是海外去定居。
当民团兵压着那些一脸灰败的俘虏们出庄前往县城的时候,于铁柱特地带了童兵营的学员在路边旁观,并且注意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对于个别眼神和表情上透出明显不忍的学员,于铁柱都暗自记了下来,这种心肠较软的人即便再怎么忠诚,也不适合在一线指挥作战。
这些初上战场的学员现在才刚刚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然而战场上对敌方的怜悯就是对己方的残忍,更何况很多情况下指挥官还必须要将自己的人马送到阵前去牺牲,没有一副铁石心肠将很难完成残酷的作战任务。而对于这些学员的综合考评当中,也加入了这方面的考量,那些不适合作战地指挥的学员,大概今后的培训方向就会有所改变,朝着后勤或者技术类的军种发展。
类似这样的治安战,至海汉占领琼北开始,就一直断断续续未曾断过。虽然民团的战力并不会惧怕这些地方上的小规模武装,但要一直拍打这群嗡嗡叫的蚊子也是个挺让人头痛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琼北的黎苗两族并没有参与到海汉与大明的纷争中来,而是保持了冷眼旁观。
这当然也是相关部门在战前努力的成果之一,民政部和安全部都派出了不少黎苗出身的归化民,前往琼北的黎苗山寨做工作。虽说这种拜访并不能马上把这些山寨都拉到海汉一方,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急着介入到这场利益冲突中来。
海汉当然也给予了这些中立者一定的好处,比如廉价的食盐、铁器、药材,以及长期的贸易往来协议等等。即便这些山民不愿投靠海汉,至少也能获得比大明统治时更好的外部条件。
这些民族政策都是在琼南和琼中地区得到了实践检验的成熟模式,套用在琼北的黎苗山寨也一样的好用。虽然这些山民的开化程度有限,但跟着谁的好处比较多,山民们还是能用自己淳朴的价值观衡量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完成了这个用时两小时三十分的作战任务之后,于铁柱带着这帮学员返回澄迈县城。安顿好这帮人之后,于铁柱还得花同样长的时间来书写今天的行动报告,并且就学员们的表现给出自己的结论。
当然了,由于识字数量有限,于铁柱的行动报告并不会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其标准的格式大致是以下的样子。
某日某时,民团某部奉命攻打澄迈县某庄,以炮兵开路,步兵推进,于当日某时攻下该庄,毙敌xx名,俘虏xx名,我军伤亡为轻伤x人,重伤x人,无阵亡。
至于学员们的表现,那就更简单了,上级专门发了一个制好的表格给他,上面已经标注好了每个学员的名字和需要他打分的事项,如专注力、决断力、行动力等等,只要在每项下面用十分制标明分数就行。如果有额外需要表述的内容,再另行附上就是。
于铁柱填完表格之后,将其装进一个信封封好,在信封外署好自己的名字,然后叫来勤务兵,让他将这封信连同作战报告一起送去营部。来自基层军官的打分报告会在营部汇总,然后送去府城的琼北指挥中心,由坐镇当地的颜楚杰亲自过目。
此时颜楚杰正在琼州府府衙的大堂里,按照军方的习惯,这里已经被改建成了指挥中心,大堂中间是刚刚完成的琼州北部沙盘,旁边站着几名参谋部的军官,正在往沙盘中插上不同颜色的小旗。
其中蓝色的小旗代表的是已经被海汉完全控制的地区,比如琼北主要的几座城池。黄色小旗的区域代表已经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实际控制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实际上还占了多数,因为几座城池之外的广大区域,几乎都符合这样的定义。而红色的小旗,则是代表了目前民团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区域,这样的地方虽然不算太多,但整个沙盘上仍然还是有四五处地方。
旁边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三部电台,这是指挥中心与其他州县驻军的联系渠道。正是通过这种联系方式,参谋部在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沙盘上的小旗作出调整。例如于铁柱刚刚参加完的那场战斗的结果,现在已经通过电台传送到了这里,得到消息的军官立刻将当地的红色小旗换作了代表安全的蓝色小旗。
这里的指挥中心并不会对具体的战役进行指挥,主要是起到下达命令,汇总信息,让上下级之间保持沟通的作用。而颜楚杰所关心的重点也的确不在目前的零星治安战上面,更多的是对琼北沿海地区的消息封锁。
虽说这个年代的消息传播手段还很原始,传播速度也很慢,但海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