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订金,换取了近期在石子峒自由行动的权力。不过特派小组也并未携带这么多的物资进山,这笔交易中的大部分东西,石子峒还得自行派人去昌化渔村搬运才行。
在获得了行动自由之后,特派小组终于在到达石子峒的第四天开始对石碌铁矿的矿脉展开勘探。在大资料库关于石碌铁矿的资料中,既有开采点的详细经纬度记载,又有卫星图作为参考,虽然中间有数百年的时间跨度,但仍然可以为田叶友领军的勘探行动降低不小的难度。
而执委会为了这次行动还专门动用了库存的探矿仪器,这玩意儿也就是在当初开发田独铁矿的时候用过一次,然后就被封存到了库房里。有了这个好东西,就比较容易确定近地表处的矿脉状况,不用到处乱挖了。
除此之外。特派小组还用了二百两银子的“高价”,从石子峒雇佣了二十名黎族青壮,专门负责挖掘矿石样品。本来刘山夏对这种方式还有点担心,要是这黎人发现铁矿矿脉之后不肯搬走怎么办,但符力出了打了包票,称黎人非常信守承诺,既然已经答应了未来会迁出这片地区。那就不需担心今后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二百两银子花得非常值,雇来的这些青壮不但干活的时候非常卖力。就连这个过程中的辎重任务也一起包了。这当然也是跟他们的收入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像石子峒这样的黎峒山寨,周围百里就只有昌化县城这么一个并不繁荣的小城,也别指望能卖出多少山货,靠这种简单原始的贸易方式,整个寨子一年下来的收入也就三四百两银子,特派小组这一出手,就是石子峒差不多半年的收成了,黄三木自然不会吝啬让自己手下的儿郎多出一点气力。
以前黄三木倒也听过海汉人出手阔绰的传闻。然而并没有真实的感受。在他看来,出手阔绰大概也就比昌化县城里的汉家商人们好一点,比如一张鹿皮能从五分银子加到八分银子之类的。但当真正的海汉人上门之后,他才明白阔绰这两个字的意思,光是给石子峒的协议订金,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这些货物的价值。起码够石子峒全体黎人奋斗好几年了。
亲眼见证了海汉人的慷慨大方之后,黄三木和他的子民们也对符力所宣称的种种优厚待遇有了更多的期盼。像符力所说的那样,全峒的人可以每顿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可以不用为汉人官府服劳役、缴赋税,可以不再担心受到汉人的欺压,这对黎人而言简直就是渴望而一直都不可及的梦想。黄三木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怀疑。慢慢转变成配合,甚至还主动派出了寨里的几个老猎手充当特派小组在野外活动的向导。
天时、地利、人和,特派小组基本都算是占齐了,因此探矿的工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大致确定了后世最大一片铁矿露天开采区的范围,并且探明了最方便开挖的基础地点。只要人手和工具到位。立刻就可以开采这片宝藏了。除此之外,田叶友还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确定了铜、银、金几处高价值金属的矿脉地点。当然了,这几处矿脉的勘探工作,田叶友就刻意地避开了石子峒派来的青壮劳工,毕竟财帛动人心,要是被这些黎人知道了这里还有金银矿这种值钱的玩意儿,弄得节外生枝就不划算了。
5月20日,在基本完成了勘探工作之后,特派小组终于踏上了返程。而与他们一起走出石碌深山的还有石子峒的五十多人,他们是跟着去海边搬运这次协议的订金。
一行近百人花了两天时间才到达昌化县城,特派小组让黎人留了几个在县城,跟办事处的人办理稻米、盐、糖的交接手续,而剩下的东西就要到海边的船上去搬了。
在昌化休息了半日之后,一行人来到海边渔村,交割了最后的一批货物。按照黎人的规矩,自此这次的协议便开始正式生效了。如果黎人要返回,那么必须双倍退还这些订金,而如果海汉这边反悔,那么这些订金就自动归石子峒所有了。
黎人用背篓背着铁锭等货物离开了,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那就是黄三木派出的使者黄雀。虽然黄雀只有十八岁,但大概是因为从小在汉人学堂里待过的缘故,单枪匹马跟着这帮海汉人出山的黄雀并没有显得很紧张或者手足无措。当然了,这还跟一直与他同行的符力有关,有符力这个通晓海汉、黎人两边文化和价值观的人存在,特派小组的工作的确是要轻松得多,也不需再费心跟黄雀这个石子峒的代表慢慢沟通了,一切交给符力来处理就行了。
田叶友虽然主要的任务已经完成,但并不表示他就可以立刻离开这里回黑土港去了,接下来他还得跟着大队伍回一趟胜利港大本营,一来是对工作的阶段性述职,二来这些矿石的分析和相应的开采计划也还需要由他来主持工作,不出意外的话,他至少得在海南岛这边待上个大半年了。
田叶友在得到执委会的调令时,上面就已经把工作安排写得很清楚了,因此他在黑土港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一是派人去老丈人那边送信,告知工作地点调动的事,二是安排自家老婆收拾家当,准备好将家搬到胜利港住下来。至于住处倒是不用担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