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知道女子在古代的地位,也知道见识,眼界对女子的影响。
她不会因为想帮她们就给银钱,这个大口子不能随便开。但是能帮她们具备独立支撑家的能力。
在郡主府闲暇事,跟着从宫里出来的绣女学刺绣,就这一项技艺就足够她们以后能独立支撑门庭的能力。
规矩礼仪也能让她们见到大户人家的管事,主母,小姐之类不会畏畏缩缩。也能大方应对。
因为她深知古代对女子的束缚,才早早的为她们三打算。
“丽华(大妮),丽萍(二妮),丽茹(三妮),还记得以前家里过的什么日子吗?”坐在摇晃的马车中,昭君问三位侄女。
“二姑,我记得。”丽茹年纪最小,性子也最活泼,一听二姑的问话,马上举起小手回答。
丽华,丽萍笑眯眯的看着三妹,让她说。
她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二姑,被洗脑的差不多了。
知晓姐妹之间不要嫉妒,多谦让,能相互搭把手就搭把手。
昭君也知道丽茹的性子,“好,你就说说以前家里什么情况?”
“嗯,咱家以前比村里好些人家日子要过一点,但是也没有多好。日子过得可穷了,一个月还沾不了一次荤腥。
我爹我爷奶他们都说,咱家以前比村里人过得好是因为二姑,现在过得好,也是因为二姑。
哎呀,咱家要是没有二姑可咋办啊?”后知后觉的丽茹,突然觉得没有二姑一家子可咋办啊,咋呼的一拍大腿,那表情,很是搞笑。
丽华,丽萍姐妹俩,捂嘴直乐,显然她们是习以为常,知道三妹是个什么性子。
“是,姑娘家嫁的好,是可以给娘家带去好处。但不能一味的帮补娘家,逢年过节,父母生日时,可以补重礼。
只是要记住,不管以后去了哪一家,自己要有本事。万一对方撑不起家,你要有能力撑起家。自己有本事,也能在夫家挺直背脊。
不用看他们家人的脸色,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你就不用担心名声。要名声,但不能让自己太受委屈,憋屈,还影响自己的孩子……”
“二姑,我们晓得。”三姐妹差不多同时说。她们知道,二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懂的东西比她们多,愿意教她们也是为她们好。
“记住,但是不能忘本。不管以后去哪家,条件多好,都别忘记你们以前过过什么苦日子。
要记得,忆苦思甜……”
大侄女也到了相看人家的年龄,她干脆一起教她们。
最近有一些小地主家上门求亲,她打算等年底调查一波,看看都是些什么情况,再做决定。
侄女们嫁进小地主家是最好的,最好别嫁那些读书人。
想光耀门楣可以啊,嫁进地主家,以后自己生孩子培养他们。
马车晃晃悠悠的,很快就抵达了南城门口。
还没有下马车,就听到外面翻天的喧闹声,“春竹,出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是。”一直坐在门帘边上的春竹,掀开门帘的一角。
“七叔,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赶马车的车夫是府中专职车夫张七。
“春竹姑娘,外面有一大家子在吵架。正吵的很凶。”
张七也只是听边上的闲言碎语几句,知道个大概。
多的,他也不晓得。
里面的昭君已经听到,马车稳稳当当的停在粥棚边。
几人下马车,粥棚外排着长长的队伍。
队伍边上,一大群人围着另一个大圈圈,里面吵闹骂人声不绝于耳。什么脏话都有,有老妇的叫骂声,有沧桑的中年男声的恳求声。
还有小姑娘,妇人的嘤嘤哭声,也有孩子的哼唧声。
周围不少的劝解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昭君没有看热闹的习惯,径直走进了粥棚,她不爱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