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1 / 4)

赵青青正伏在桌子上刷卷子, 听到徐桂芳的动静也没抬头。

徐桂芳推门进来,看到她做的是新发下来的卷子,而且旁边还放着一只手表,知道这是赵青青在做自我测试, 也就没打扰她, 坐到桌子另一端的椅子上也开始做题。

约半个小时后, 赵青青讲卷子仔细检查了一遍,才转头笑着说道, “桂芳不好意思啊,我这特意掐了时间!”

徐桂芳摇摇头不以为意, 继续做题。

赵青青将跟房东大哥借的手表还回去,就打开课本查答案了, 因为做的是英语卷子,有些对错一目了然, 但题和写作题自己不好判断。

这时候徐桂芳也飞快地将手里的物理卷子做好了,她匆匆检查了一遍说道, “咱们交换一下判分吧!”

赵青青点点头。

徐桂芳记忆力很好,而且一旦摸准了方法,学习一门语言没那么困难, 她最近几次考试英语都是满分, 因而很快就判好了分数。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准确,周一发了答案还要再对一下。

赵青青就有点为难了,说起物理这门学科, 真有点一言难尽,他们理科班四个班普遍成绩都不好,固然是因为高中物理比起来其他学科,有一定的难度,但相当一部分却是因为老师。

前些年国家流行推荐上大学,工农兵大学水平普遍不行,以前学校还有两个物理老师水平不错,可惜都到了年龄退休了,现在的几个老师有两个是中专毕业,水平有限,有三个就是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

先不说学生如何,有时候碰到难题,老师都不会解呢,或者会解,但讲不透,学生听不懂。

徐桂芳前世的物理成绩就一直不好。

赵青青更不用说了,以前物理从没考及格过,最近一段时间下苦功,总算提到了及格线上,但在往上就觉得很难了。

徐桂芳做的卷子,很多题她不会判断对错。

赵青青干脆将铅笔坐上标记,拿不准的题目全部留下来讨论。

徐桂芳很快加出来赵青青的分数,有点惊喜的说道,“青青你不错啊,一百分的题,做了八十分!”

赵青青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徐桂芳其实很会自我判断,物理虽然学起来有些吃力,但硬骨头啃下去,时间长了也有滋味了,她一百分的题目,做了八十五分。

这个成绩已经把其他同学遥遥的甩在后面了。

赵青青心里羡慕的很。

九点半,早点铺子第一波忙乱终于结束了,赵子涛和吴美丽从半夜四点就开始忙活,虽然累得很,但因为年轻,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挣钱多,吴美丽算了算,现在一般一天能卖一百多元,他们两口子分到的钱差不多是十五块,做三个月就是一千多呐!活了二十几年都没挣过这么利索的钱!再累也心甘情愿!

吴美丽和上两大盆面,赵子涛剁好菜和肉,将各处都收拾清爽才提着装钱的挎包,将铺子大门落了锁往后面厢房来了。

徐桂芳熟练地算了账,拿出十五块递给吴美丽,笑眯眯的问道,“美丽姐,这两天换了花生油,有没有顾客说好呀?”

以前烙饼都是用豆油,虽然一样好吃,但多少有点豆腥味,不如花生油味道更为纯香。

吴美丽点点头,说道,“有啊,比豆油香多了!很多人因为这个愿意多买一张呢!只是这样成本就高了是吧?”

收来的黄豆两毛钱一斤,花生米要五毛钱,贵了不止一星半点,好在烙油饼不是炸油条,用油没那么多,不至于太拉高成本。

徐桂芳又笑眯眯的说道,“不怕的!要都因为这个愿意多买,就赚回了!”

吴美丽点点头,又有点担心的说道,“桂芳,我算了每天至少得两斤油,咱们花生油能供上吗?” 徐忠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做生意,但他收购东西的确是一把好手,他因为吃了徐桂芳用花生油做的葱油饼,觉得比豆油好吃太多了,又开始骑着自行车走巷串街收购花生米。

但一连跑了附近七八个村子,都没收到。

农村人种庄稼,一般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就是往年种什么现在还种什么,种惯了的东西有经验,也便于管理,即便出了问题心里也不慌。第二也有一定的跟风现象,比如种棉花,现在政府还没大力提倡,但徐桂芳记的,大概也就是明后年,整个千山镇都开始流行种棉花了。

花生这种作物,也有生产队种,但种的不多产量也不高,大部分都是秋收分给社员了,甚至有的村子是榨成油直接分下去。

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好收购。

但徐忠民认准的事情,没那么轻易放弃,寻访了十来天,有人告诉他,千山镇没有种花生的,但是往西再走一百多里,到了鲁省的地界,有一个朝城镇,那里土质适合种花生,秋天去田里一看,一般以上的地里都是花生秧。

这么远的路,徐忠民硬是一大早赶路,骑行五个小时赶到了妹冢乡,他一进人家公社的地界儿就闻到了花生油香。

第三天一早,徐忠民美滋滋的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一辆牛车,车上装着他要的两百斤花生油。

通过这次买油,徐忠民感慨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