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蚁联国的主巢从[新杨城]搬迁到清河南岸位置更优越、腹地更广阔、资源更丰富的[拓荒城]后,随着大部分贵族及其附属人口的迁移,大量产业蚁口的转移,这座巢穴的蚁口总规模不可避免的有所萎缩。 但从空中俯瞰,这座巢穴的地表面积却更加庞大,这和其复杂的城防结构的建设有关。 整座巢城已经化为一座巨大、严密、坚固的要塞,由南向北,从河岸向陆地,被一道道彼此独立又能够互相支援的防御设施给保卫着,防线多达十道! 最靠内一道防线是城防核心所在,也是“兰博万三世”的指挥部和总预备队的营房。这道防线由两处防御支撑点组成,都建在半岛上,分别是[新杨城]最早的巢穴改建成的主基地,以及围绕那颗固定着连接南岸的铁索桥的大白杨树构建的后勤中心。 巢穴主基地由地下部分和地面的高大蚁冢组成,地下结构大部分已经因为积水和季节性的洪涝而废弃,剩余的地下巢室主要作为冬季的保暖营地使用。地上部分是主基地的主要结构,内部有着规模庞大的起居巢室,可以容纳包括指挥部在内的最多20万守军,及足够使用3个月的物资。[新杨城]内所有的蚁后寝宫及育幼室也被设置在这里,不断为减员的前线补充兵员。 主基地自身的地面防御,主要依赖坚固的蚂蚁混凝土外壳,但由于出入口多达三十几个,所以在实战中是会比较被动的,肯定会演变成混乱的巷战。但是考虑到要从地面上直接威胁到这里,必须先打穿前面的九道防线,战役如果到了这个阶段,[新杨城]也就明显守不住了。此时这处巢穴基地最大的作用是作为指挥中枢和生力军营地,所以交通的便利显然比单纯的防御性要重要。 而在对空防御方面,自从飞行毁灭者于半年前出现并参战后,主基地及其他防线就都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强。除了主基地外壳上新造了大量防空平台,安置专门制造的六连装的小米防空炮,以及装填霰弹的绿豆、花生防空炮外,还用弩炮来暂时填补防空炮的缺额,如果忽略掉防空蛛网,那么远远看上去仿佛是大和号的舰桥。 但是由于蛛网的存在,整个主基地更像是一团蚊帐。主基地的外壳被一根根延伸出去直指空气的木棍修饰得像一个海胆,在一根根细木棍之间,十多只精心饲养的达尔文树皮蜘蛛结出的坚韧蛛网将基地内部严严实实的包裹,足以屏蔽飞行毁灭者对地面的俯冲! 白杨树的根部也被类似的蚁冢包裹起来,里面的巢室空间普遍较大,用作仓库,外部同样有防空炮及蛛网的保护。而在巨大的横江铁索上,无数蚂蚁正在冒着屡屡出现袭扰的飞行毁灭者的威胁,在一队队空中飞翔的战斗飞骑士们的掩护下,为铁索加盖一层外侧的绳索掩护网,以保护那些毫无掩护的渡江的运输队。 巢穴基地与白杨树之间,也有一道带掩护网的空中绳桥将二者连为一体,地下同样有地道联通。 再往外,在半岛与陆地连接处,一道类似长城防线的城墙防御体系作为第二道防线,将整座半岛掩护了起来。城墙上有凸出的安装远程火力的塔楼,墙上过道都安装了草编的防护网遮蔽头顶,城墙下有地道与前后方联通。城墙前还有一道灌满水的壕沟,从地面上只能靠吊桥进行交通。 第三道防线就是第二道防线的向外扩大的版本,呈半圆形将半岛外的一片十几平米的空地保卫起来,空地地面上只有一些高耸的烟囱,但在地面以下,却集中整座巢穴全部的重工业和大部分的作坊。 为了掩护这些至关重要的工厂,第三道防线除了地面上的城墙外,还包括所有地下出入口内设置的火力强大的预设阵地。 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道防线是彼此独立的四座棱堡型防线,彼此交错掩护,每座棱堡都呈复杂的十二角形,密密麻麻布置着包括各种口径的火炮、火箭炮、抬枪、弩炮的火力,火力配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任何冲向这些棱堡的毁灭者都会遭到至少两个方向的火力射击。 第八道防线和第九道防线都是完整的城墙防御体系,但长度比第二三道防线长的多,相应的塔楼和火力的密度有所降低,外围壕沟的宽度和深度也少一些。 第十道最外围的防线,则是吸取长城防御战和游击战的经验,由一个个独立的掩护设施组成,主要是一个个中小规模的碉堡群,也有地雷阵、火陷阱、蚁狮陷阱等一次性设施。 在毁灭者整整一年的狂攻之下,[新杨城]的这套防御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功效,让最多时有50万之众的毁灭者大军始终难有寸进,并前后折损了约20万之多。现在包围这座要塞的毁灭者还有大约40万之众。 守军也在苦战之下,一度由120万减少到了90万,但在后方补充之下又恢复到了100万以上。 如今,[新杨城]要塞的第十道防线大部分被摧毁,但还有少数有着地利的中小型碉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