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30号这天早晨。
赵军是被王美兰炒菜动静吵醒的,睁眼睛一看,都五点半了,赵军紧忙从被窝里爬起来。
穿衣、下炕,洗漱,上茅房。
等赵军从外头回来,饭菜已经上桌了,蕨菜干炒肉配大米饭。
蕨菜这个东西吃一个嫩,而这个东西却又最容易老。
这么说吧,上山采蕨菜,从山上把蕨菜背到家,这蕨菜就不如刚摘的时候嫩了。
所以,山民们采下来蕨菜放在土上滚一滚,说是能锁住一定的水分。
山野菜都是开春的时候吃,而晾菜得在立秋以后,秋高气爽的时候。
蕨菜本来就容易老,春天又不是晾干菜的季节,晾两天的话,蕨菜老的都嚼不动。所以,就得采取些特殊的手段。
王美兰她们晾蕨菜的时候,把蕨菜往灰里滚。灶坑里的草木灰不埋汰,而且这么做的好处也多,不但能防蕨菜老,晾晒干的快,晴天一头午就晾好了。而且裹灰晾好的干菜,到伏天也不返潮、不长毛。
吃之前热水一焯、清水一洗,灰全都没了,干干净净现山野菜原色。
蕨菜炒肉炒得滋味十足,配上新蒸的大米饭,老香、老下饭了。
“啧!忘了!”吃口米饭,王美兰一拍桌子,道:“赵兄弟走的时候,咋没寻思给他拿两袋大米呢?”
赵军家这边是黑土地,产的米叫稻花香。这米如其名,主要就体现在那一个香字上。
这米在蒸焖的过程中,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夏天开窗做饭,谁家要是焖饭,隔着两趟房的人家都能闻着。
吃的时候,香气也有。但吃着不如闻着香,吃主要是口感好,筋道、肉头,而且过后不回生。
“可不咋地。”赵有财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含糊不清地道:“下回的吧,下回多给他拿点儿。”
说完这句话,赵有财看向赵军问道:“你今天上班啊?”
“嗯呐,爸。”赵军点头,反问道:“你不说我周大爷找我么?”
说着,赵军笑着转向王美兰,说:“妈,我张大哥那话咋说的了?咱赵家帮腾飞的机会来了!”
“哎呀!”王美兰笑得合不拢嘴,昨天张援民的话,她听进去了。而今早淘米的时候,王美兰在心里粗略地算了笔账。
要按张援民的计划和赵军提供的数据,永兴大队的一场春猎过后,自己能收着七成的皮货,到城里找熟人一转手,就是几千块钱的利润!
永安林区要办春猎的话,规模肯定不如永兴大队,但周围十里八村都算上也差不了多少。
两屯子加起来,整好了不得挣一万呐?
王美兰眼睛一亮,闪过一抹金光。
“艹!”赵有财小声骂了一句,微微转头剜了赵军一眼,他对赵军口中的赵家帮不是很满意。
“吃饭呢,孩子都搁跟前儿呢,你别嘴巴啷叽的!”王美兰冷眼看向赵有财,问道:“咋的,伱不是老赵家的?”
赵有财嘴角一扯,没敢犟嘴,只闷头吃饭。
王美兰又补瞪了赵有财一眼,可当再面向赵军时,王美兰瞬间变脸,笑道:“儿子,你今天去了,好好跟你周大爷唠。你们说啥了回来你给妈讲讲。”
说着,王美兰还给赵军夹了一筷头肉丝。
赵军在赵有财的白眼中笑呵地应了一声,饭后赵军躺在炕上休息了一会儿,直到李宝玉来找,赵军才起身穿衣服。
林场发的大棉猴穿上,马玲织的三件套戴上,赵军和赵有财、李宝玉出门,汇合了李大勇,四人一起往屯外走去。
赶通勤车直奔林场,到站下车,赵军跟着人流往场子里走。
一进林场大门,赵军愣了一下,问身旁李宝玉道:“如海昨天当班,今天……”
赵军虽然好久都不来上班,但他仍记得李如海喜欢一早站在收发室门口,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抬起地跟人打招呼。
“呵!”被赵军一问,李宝玉笑了,他对赵军说:“中山装让我们扒了,旱獭帽让我们下了,他怕别人笑话他,就收发室那么一待。”
“哈哈……”赵军乐了,其实李如海现在穿的也不差,但跟他以前那一身比,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林场那些人,谁家有事,李如海不叭叭?这回该轮到大伙看他笑话了。
听赵军和李宝玉的谈话,同行的韩大春问李大勇道:“大勇,那旱獭帽你就戴呗?”
“你净特么扯犊子。”李大勇没好气地道:“领导都不戴,我戴?”
旱獭帽顾名思义,是用旱獭皮做的。
旱獭,说白了就是土拨鼠。它皮做成的帽子可不便宜,就87年这时候,一个旱獭帽就卖到将近三百块钱。
所以说在林区,只有少数有钱的把头能戴得起这个,连楚安民、周春明都不戴这个。
李如海当初买那旱獭帽是捡漏买的二手货,原来是王富下山进货的那家小老板戴的。
这小老板跟上辈子的赵军犯一个毛病,玩儿牌耍钱搁外头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堵着家门要钱。实在没办法了,才把家里东西便宜往出卖。
当时李如海掏空了家底,花八十五块钱买的这个旱獭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