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都督请留步> 第552章 你到底会不会武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2章 你到底会不会武功?(1 / 3)

儿皇帝萧栋很快就没有哭了,倒不是说不想哭,而是被走上前来的刘益守给吓住了。

“本王受命于先帝辅政,诸位文武大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益守目视大殿内众人说道。

啧啧,萧欢刚刚退位,就成刘益守口中的“先帝”了。大殿内很多人都想起了当年那个金戈铁马的刘裕。

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大开杀戒把萧氏一族杀完。

“微臣有本上奏。”

杨愔出列说道。

“杨尚书请。”

刘益守微微点头说道。

“自古便有灾年米贵如金,丰年米不如草之说。米贱伤农已经不是新鲜事,可以说是丰年反而让百姓享受不到上天的福泽。

微臣恳请在梁国各地设立常平仓,丰年中枢及州郡出钱平价购买粮食,囤积于仓中。灾年将仓中米粮平价售出,以抑平粮价。

常平仓战时为军粮仓,周边屯扎兵马以供调度,军民两用,一举两得。”

面对这样的决策,萧詧与萧誉二人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反对吧,自己在朝中没什么分量不说,类似政策都是富国强兵之策,好像也不碍他们什么事。

不反对吧,此策明显是刘益守在邀买人心,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对方坐大,似乎又感觉很不甘心。

想了又想,萧詧萧誉二人选择在一旁看风景。

“臣附议!”

“臣附议!”

不光是刘益守的亲信,很多原南梁中枢的“中立派”也站出来附和。经过几轮“大清洗”,建康中枢不说是刘益守的一言堂,起码那些硬骨头,如贺琛之流,都被外放到京畿以外的地方当官了。

所以只要不是伤筋动骨的大事,朝会的时候,一般都能够通过。

刘益守也需要一些“中立派”,来压一压自己的嫡系亲信,以免国策越走越偏,越来越激进。

这些中立派虽然不会提出什么好主意,治国理政也是差强人意,但却都是南方人,可以起到“镜子”的作用。

“微臣还有常平盐策,可以提供兴建常平仓所需财帛,希望与常平仓之策一同实行,互相补充。”

杨愔继续说道。

“后面中枢再议,可与常平仓之策一同实行。还有没有人上奏?”

刘益守轻描澹写的说道,盐策可不能在大朝会的时候商议,肯定是要吵成一锅粥的。

掌控朝政就是这点好,哪怕不是一言九鼎,用些小套路都能把自己想办的事情给办了。并且可以用经济政策对地方豪强施压。

这是地方豪强或者军阀永远都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这是微臣的改革商税之法,请吴王过目。”

陈元康上前把奏折交给宫人,后者又转交给刘益守,整个流程都是那么的假模假样,充满了公式化套路。

这次国策,都是刘益守麾下众人早就商议好的结果,在大朝会上提出,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且不说会不会有人反对,就算是反对,也是没什么用的。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不走这个过场,那这些重大改革措施,便是“私相授受,蝇营狗苟”,在法理性上大打折扣。

整个朝堂上固然不是刘益守和他麾下亲信们的独角戏,然而高水平的国策,哪怕你想提反对意见,也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建康中枢在萧衍时代便是庸才满朝堂,大事小事朱异一言而决,中枢朝臣治国水平普遍不太行。如今还剩下的那几个歪瓜裂枣,也不过是象征性的存在。

果不其然,其他朝臣且不说,就说萧詧与萧誉二位藩王,在政务上不学无术,根本就不知道刘益守和他麾下那些亲信们提出的策略,会产生什么效果。

哪怕是想反对,也不知道要从哪里说起。

毕竟设立常平仓也好,改商税法也好,理解这些国策都需要一定政治素养和学识水平。单单从权术的角度,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这些对于萧詧与萧誉二人来说,显然是属于“超纲科目”。

听着一条又一条似是而非的“国策”,萧誉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萧詧听了以后是昏昏欲睡,在太极殿内一站就是两个时辰,到后面他的耳边都是嗡嗡作响,根本不知道别人在说些什么。

反正也没人点他的名,询问他的意见,随它去吧。

朝会一开两三个时辰,事先商议好的法令一条一条上奏,渐渐就到了尾声。

儿皇帝萧栋早就因为疲惫被带回宫休养而不见了踪影,刘益守虽然是站在龙椅跟前有一段距离,却也跟坐在上面没有太大区别。

一言而决,一言九鼎!

萧詧与萧誉二人,都在原地闭目养神了许久,就差没睡着了。

“吴王,微臣有本上奏。”

太医院郎中姚僧垣站出来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