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新聘来的老秀才公便负责把赵平安需要去通过入学考试,中间欠缺的那部分知识给填补上……
尤其是他那笔烂字。
这位老秀才对于字体要求极为严格,以往甚少接触毛笔的平安在此处受到了极大的磋磨。
三百千他早已经会背了,不过也不方便跟老夫子说,只自己多看看《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和《千家诗》
当然,在课下他也会请教一些功课,惹得老夫子啧啧称奇,被赵平安拿胎教的借口糊弄过去了,他总不可能说是过目不忘吧!
太容易露馅儿。
后来他还叫老夫子把四书五经给他预习一遍,不求多会,起码能先大概理解这几本书讲的什么,到了书院再系统的学习。
昭和四年八月,会聚书院开始新一轮的招生报名,大太太叫姜鱼林趁着休息的时间给他把名报了。
至于为什么还要兜个圈子不让姜鱼墨去,那是因为她儿子太不靠谱……
不错,虽然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大太太依旧觉得这孩子性子太跳脱,不够稳重,她自己也不放心把这事儿交给他办。
所以,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姜鱼林去合适些。
至于姜鱼墨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能说毫无影响,他根本就不在意他娘是这么看他的。
新生报名处就设在书院门口,每日无课的夫子会在报名处值守,今日负责值守的便是丙班教授算学的夫子。
门口摆了一桌一椅,在的也只有一人,此时他正捧着一本《易经》顾自在研习。
姜鱼林走上前行了一礼,问安:“夫子安好,学生来报名”
见有人来,那夫子头也不抬,只放下书本提笔沾墨,问道:“姓名?”
“姜鱼林”
一听这名字,夫子顿了顿笔,姜鱼林的名字他还是听过的,书院的万年第一……
夫子抬头看他,疑惑道:“你不是那个乙班的学生吗?”
姜鱼林恭敬回道:“学生确实是乙班学生,此次是来给弟弟报名的。”
“哦!你弟弟叫什么?”
“赵平安,赵钱孙李的赵,平安康健的平安”
夫子看了他一眼,也没问怎么不是一个姓,人家或许是表弟呢!
“年龄”
“周岁还是虚岁?”
“虚岁”
“那就是五岁”
闻言,夫子又顿了顿,虚岁五岁,那周岁就是四岁多,他好奇问道:“你弟周岁多大了?”
“回夫子,今年七夕刚满四周。”
那就是刚四周多一点,夫子没再多话,心中却颇为不忿。
孩子年纪小,不知天高地厚也就算了,家里大人也没点儿分寸。
真以为他们荟聚书院这么好进的?
夫子淡淡开口:“名字登记好了,八月初九辰时记得带你弟来入院考试。”
“学生明白。”
八月初九那日,姜大太太本想亲自过来,不曾想临时有个账目要核查,抽不开身,她还想着要不要拜托一下老太太或是老太爷送他。
赵平安主动开口:“姨,就是去考个试,我跟着鱼林哥哥他们一道儿去也行的!”
大太太怀疑的看着他:“你自己能行?”
他昂首挺胸:“我都五岁了”
“那你记得有事就找夫子”大太太还是有些不放心。
赵平安拍着小胸脯说道:“放心吧!”
姜大太太“……”
不,她真不放心。
赵平安在姜鱼墨和姜鱼林二人的陪同下,光荣的进了书院到了新生的等待区。
这地方很好找,哪里大人多哪里就是了。
到了时间,夫子开始点名。
“李成”
“黄志诚”
“……”
基本上点到的学生名字,都是家中大人给答的到,一直到最后几个人了才轮到赵平安。
“赵平安”
“到”
全场只有他一人是自己来的,自己答的到,夫子也没注意,继续开始下一步。
“点到名字的孩子按次序坐好,马上开始考试。”
不少都是让家长或是小厮给孩子磨好了墨,写好名儿,铺好纸笔。
只有赵平安是自己做的,阿康被他派去做别的事了,如此,这么一来就比较显眼了。
“这孩子谁家的?怎么是自己来的”
“不知道啊!”
“家里大人呢?”
“没见”
“我也没见着”
书院监考的夫子听见台下有动静,只消一瞬,眼神便锁定了赵平安。
他从讲台走过来,到了赵平安跟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他恭恭敬敬的朝夫子作了一揖,行过礼才道:“学生名叫赵平安。”
“送你来的大人呢?”
“他去上课了”
夫子挑了挑眉,也没听有哪位夫子说今年要把孩子送来啊!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