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诺对于历史上很多细节并不了解,但是从他知道的来看,李承乾其实最初是个非常不错的太子的。
不仅忠厚老实、博闻强记,性格也继承了长孙皇后的宽容、温婉,这样的君王其实非常适合在李世民这位异常强大的帝王后面接任的。
毕竟一张一弛才是长久之道嘛!
张诺不知道李承乾会不会比原本的李治要强,但至少,如果单论政策的延续性,听话懂事的李承乾比李治肯定要强上不少的。
或许,他可以借这个机会,通过眼前这几个皇亲的耳朵,把话给传进宫里?
那是不是他的影响力又要扩大了?
想到这里,张诺眼珠子一转,在脑海里琢磨了片刻以后,继续说道,
“老李,你们都是皇亲,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真该劝劝陛下和皇后,太子久居深宫,不闻民间疾苦,不知生活艰辛,这样的帝王将来怕不是会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最好是能让太子到你们家的买卖里看看,这生意其实就跟朝堂大事一样,需要算计成本计较得失,同时还得琢磨人心提升技艺。”
“接触的既有达官贵人也有贫民走卒,这才能真正的看清楚他将来要继承的国家是个什么样子的,而不是从别人嘴里听出来的样子!”
“当年太上皇和陛下都是走南闯北,有了一番亲身体会,最终当上皇帝以后,施政才会大快人心。”
“可如若太子久居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看到下面一大片报喜不报忧的奏报,施政也是顺着朝臣的思路走,那这算起来,到底谁是皇帝?”
李渊和李世民被这句谁是皇帝给说得遍体生寒!
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嘛,皇帝成了傀儡,权臣把持朝纲,只待羽翼丰满便取而代之。
这对于两位戎马一生的皇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你要是真有本事造反从他们的子嗣手里抢个皇位过来,那他们也就认了,可这种完全倚靠计谋、手段就夺得皇位的,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倒是长孙皇后这会儿安心了,她是知道这小张掌柜对陛下的影响力有多大的,如果连这小张掌柜都反对承乾继位的话。
不说陛下会立马换储,但至少心里面会埋下一根刺,说不定哪天遇到什么事就会想起来。
可如果只是单单指责陛下和她没教育好太子,那就无所谓了,陛下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她如今也在调养身体,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培养李承乾。
想到这里,出于本身的母性和对儿子的担心,长孙皇后又问了一个她最关心的问题,
“小叔,那怎么才能让将来太子他们兄弟之间不会祸起萧墙、刀兵相见呢,可有妙计?”
张诺哈哈一笑,摇着头说道,
“妙计有啊,包管有用,但说出来一文不值!”
“等陛下感觉自己精力不济的时候,直接禅位,扶上马,送一程,绝对风平浪静!”
李世民一愣,还有这种说法?
可仔细一想,却不得不承认,这简单到极点的法子,却似乎是最好的法子。
只要有他在,哪怕是成了太上皇,也没有哪个皇子敢跳出来炸刺。
这样一来,皇权更替便会变得格外的安稳,臣子也不用担心投奔谁了,他还在那看着呢,说谁当皇帝,谁就是皇帝,说不让,你再怎么闹腾也没用。
皇子不敢闹、臣子不想闹,那还能有什么祸起萧墙的风险?
同时,也是因为有他在,继位的帝王不管是民政还是军政,他都能在一旁看着,偶尔提点一二。
越想李世民越觉着这个主意好,将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老眼昏花之际犯下大错了,精力不济禅位便是,绝对不会毁了他的名声。
李渊在一旁听得老泪纵横!
苍天啊,为什么这小张掌柜不能提前十来年出现?朕当日里如果能听到这样的警世良言,何至于亲眼看到骨肉相残的惨剧?
张诺看着旁边的李老爷子有点纳闷,这是干啥呢,说皇家的事情呢,你丫虽然是个皇亲,但顶多也就是远方亲戚而已,要不要这么有代入感啊。
李世民也见到了自己老爹的样子,赶紧上前遮掩了一下,顺便也提醒下他的父皇,这儿还有群不知道你身份的呢,您老可别暴露了,不然就没得玩了。
倒是杨妃,这会儿爱子心切,想起了自家孩子,赶忙问道,
“小叔,那其他皇子呢,该学什么,他们反正也不能当皇帝,难道就那么混吃等死一辈子?”
其实杨妃的真实想法还真就是希望自己孩子能混吃等死一辈子,一辈子平安喜乐有什么不好?
能投胎到皇家,从小锦衣玉食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还想登上那遥不可及的位子?怕是做梦吧,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个闲散王爷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呢。
但是,哪怕她心里是这么想的,她这个问题也必须问,因为这其实就是一种表态啊。
作为两位皇子的生母,她就必须表态,我的孩子不能当皇帝,也不想让他们当皇帝,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学好,能成才。
这就比较符合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的表现了!
没见长孙皇后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