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心生疑问,江南水乡不是历来的膏腴之地吗?
从古至今,鱼米之乡的美誉享誉全国,中原地区闹旱灾时,江南肯定不缺水,涝灾上来时,江南有湖海沟渠可以泄洪,不至于颗粒无收。
陈向阳却很理解。
在得到各种捐款、捐粮之前,产粮大省之所以出现粮食短缺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被外调,支援京津沪,保护京津沪的粮食供应正常。
谢家和李家、赵海云、欧阳家等人捐的粮食确实可以缓解困难,但难以覆盖全国。
也就是说,饥饿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陈向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继续问吴苏苏:“你一个小孩儿深夜赶路,不怕遇到巡逻员?家人也不担心你吗?”
吴苏苏仰着脸:“不怕,我家都吃不上饭了。”
为换到粮食,再辛苦都值得!
李星星突然问道:“怎么没听你提起你爹?”
吴苏苏的头颅一下子垂下去,声音低落,“我爹死啦!打鱼时在江里遇到大风浪,船翻了,一船好几个人都死啦!有的捞上来了,有的没捞上来。我爹死后,大伯家的人就把我和我娘、我妹妹赶出家门,什么都不让我们带走。鲤鱼村是我娘的娘家,姥姥姥爷去世后留下一口老屋,大舅就叫我们住在那里,但日子得靠自己。”
真是可怜人各有各的凄惨。
李星星心生怜悯,眼睛看向陈向阳,“爹?怎么办?”
“叫她到屋里喝口热水吃顿饭,给她装点粮食,我找人送她回家,明儿上班找老季同志商量商量,去鲤鱼村考察一下,若真是青黄不接,濒临死亡,就从沪上调拨一点救济粮借给他们,等丰收了再还。”陈向阳说道。
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就得处理好鲤鱼村村民的生存状况。
吴苏苏眼里顿时爆发出惊人的亮光,期盼地道:“是愿意让我用榆钱儿换野菜吗?”
“是的,跟我们进来吧,我给你装点吃的。”李星星伸手拿下她背上的竹筐,叫她跟陈向阳去堂屋,自己到厨房把里面的榆钱儿倒出来,然后装一些米面,对看着自己的大炮和大炮说:“一个小姑娘上门送野菜,我给她换点粮食。”
俩孩子十分理解,“不是翠花儿吗?”
“不是,跟着翠花儿来的,也是可怜孩子。”李星星想到老人说过豆类可以消除营养不良带来的浮肿,就往竹筐里装一小袋红豆、绿豆和黄豆。
二炮跑到屋里看究竟。
陈向阳给吴苏苏冲了一碗麦乳精,“你既然找上门,就说明你真的很聪明,活着是最重要的,吃饱喝足,我叫人送你回家。”
“谢谢,谢谢!”吴苏苏接碗接得毫不犹豫。
她喝了一大口,顿时惊为天人。
“好香啊!好甜!”吴苏苏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她爹活着的时候也没有给她们姐妹喝过,但凡家里有点吃的就会被他拿去孝敬父母,任凭妻子女儿饿得面黄肌瘦。
真是太好喝了!
吴苏苏舍不得大口地喝,而是小口小口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