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是最好的选择。
漫画这方面,国文社拥有《画王》《红豆漫画》这两份人气超高的杂志,正在全力开发郑渊杰众多系列作品的潜力。
而在动画方面,国文社则完全没什么经验,只能借助外力。
在国内,提起动画,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0年美术片组自东北迁往沪上成为沪上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此后几年,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彼时这里汇聚了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吴应炬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
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技术的木偶片《小梅的梦》、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瓜》、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几乎浓缩了新中国的动画史,其制作的众多极具强烈民族风格的作品,也让中国动画电影成为世界影坛和艺术领域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新时期后,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制作了如《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山水情》《九色鹿》《三个和尚》《雪孩子》《猴子捞月》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动画单片和中长片。
1985年之后,沪美厂进入了动画连续剧的时代,很多八零后所熟知的《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等一系列动画片就是出自这一时期。
但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国有单位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九十年代之后沪美厂的辉煌时期彻底过去,颓势尽显。
国文社要搞动画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沪美厂。
前几年,郑渊杰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就曾经被沪美厂制作成动画片,有之前的合作关系在,国文社通过郑渊杰联系上了沪美厂。
此时的沪美厂内忧外困,面对国文社的主动上门求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
在电话中沟通了两次之后,厂长金国平果断来到了燕京,打算与国文社见面详谈合作事宜。
一番寒暄过后,林为民开诚布公的与金国平聊起了国文社在动画领域的展望。
后世九十年代以后,沪美厂发展不顺,中国的动画领域也似乎一下子一蹶不振起来。
以往能够在电影院欣赏到的那些如艺术品一般的动画长片几乎销声匿迹,只剩下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画风粗糙、动作表情僵硬、情节诡异的动画片,每年能出那么一两部能够看得过眼的动画作品已经殊为不易。
那个时候,做动画和赔钱几乎划上了等号。
市场经济下,没钱的买卖是没人做的。
电视上只剩下那些靠着政府补贴存活的粗制滥造的东西,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每况愈下。
直到2015年之后,国产动画才算是有了些许起色。
如今按西历算是1997年,国内动画产业正在经历低谷,并且这个低谷还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国文社要进入这个领域,要面对的困难将是无比巨大的。
林为民很清楚这件事的难度,但产业这种事必须要培养,你不培养,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更何况,动画IP的培育将是国文社未来IP版图上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看看从2000年以后在世界文化领域逞凶的迪士尼就知道了,这个领域,林为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
进入动画领域有难度,培育动画市场更有难度,国文社又不能做赔本买卖。
所以,就必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林为民为国文社找的切入点便是动画长片。
后世国人搞动画片,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好像必须要从动画连续剧搞起,一点一点的培养培养IP、培养观众,然后再搞大电影,也就是动画长片,然后周边、主题乐园……
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悖论。
你要搞动画连续剧,那就是卖给电视台,众所周知,国内电视台对于动画片的采购价格低的令人发指。
你成本都收不回来,这动画片怎么搞?
答案不言而喻:低价低质。
如此一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观众的培养时间被大幅拉长。
很多小孩子,看《火影忍者》一集就可以被迷得神魂颠倒,但你很难想象那帮小鬼会对《喜洋洋》一眼钟情,这玩意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如此一来,动画的投资回收期自然要大幅拉长,风险也也没降低多少。
林为民打算直接从动画长片搞起,风险自然是不小的毕竟动画长片的投资成本可比那些劣质动画片高多的,最关键还没政府补贴。
但搞动画长片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可以直接在早已经被培育成熟的动画长片市场里挖掘机会,而不是苦巴巴的自己去费心费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