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待罪以上桉件,下设督捕、提牢、赃罚、罪赎四司。” “任命公孙昭为刑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裴宣为刑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焦挺为督捕司长,正四品;” “任命邹润为提牢司长,正四品;” “任命乐和为赃罚司长,正四品;” “任命孙新为罪赎司长,正四品;” …… 这也是唯一一个部门长官不在的,公孙昭目前还位于女真部落那边,但这个职位李彦为其留下,并且觉得非其莫属。 能够在官场中坚持原则的人,实在太少了,这类人或许显得古板不近人情,但尤其适合刑名之责。 公孙昭后,就是裴宣。 这位六桉孔目自从入了皇城司,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性格又是刚正不阿,也适合刑部官职。 想到他原剧情投靠梁山,也掌管定功赏罚,但梁山那种称兄道弟的环境,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现在则可以大展身手。 而刑部之后,就剩下最后的工部了。 “工部执掌土木兴建,器物利用,渠堰疏降,陵寝修建,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任命凌振为工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孟康为工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陶宗旺为营缮司长,正四品;” “任命金大坚为虞衡司长,正四品;” “任命童威为都水司长,正四品;” “任命萧让为屯田司长,正四品;” …… 当中书省和六部的官职设立完毕,旁边的使臣也意识到了,这位燕王殿下对于官制的改动,相较于宋朝的一权多分,显然是大胆的。 以前的尚书是虚职,全为高官养老所用,六部真正的执掌者是侍郎,但同时又大部分由宰相兼任,权力划分错综复杂。 此时中书省统筹管理的同时,又将六部职权加重,尚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正职,各部司同样成为握有实权的重点部门,如果真如体制设计中那般运转,中央职权的效率无疑会大大增加。 但这群年轻的面孔能否胜任,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李彦很清楚,如今安排的人员,都是由功劳而定,但当上了这个官,想要保住位置确实艰难。 毕竟跟着他起事的,大部分都很年轻,在文治经验方面十分欠缺,书院的培养让他们提升了一定的上限,却终究没办法弥补全部,接下来的一段治理中,势必有被淘汰下来的官员。 但改朝换代之时就是这样,并不似稳定的太平时期,权力接替按部就班,上上下下再正常不过,而且各部还空缺着许多职位,等待能臣任职。 这也是他为什么将称王和称帝分开,这正是验证各部运转的缓冲期,能者上弱者下,同时制度也要不断调整。 一个相对高效的国家制度,永远都是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而不是抄一个过来,就沾沾自喜以为多么了不起,那是自我感动。 事实上历史多少古人,都是那样弄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有鉴于此,在中书省和六部之后,李彦对于直接负责军事的都督府,又有现阶段的安排。 “开都督府官制,总督各军,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军令,出纳密命,以左邦治,下设机密、特攻、奇岚、督查四部。” “燕王自领大都督,正一品;” “任命卢俊义为左都督,正二品;” “任命花荣为右都督,正二品;” “任命时迁为同知都督,从二品;” “任命杜兴、杨雄为机密部长,正三品;” “任命解珍、解宝为特攻部长,正三品;” “任命樊瑞、戴宗为奇岚部长,正三品;” “任命朱仝、高廉为督查部长,高求同兼,正三品;” “定部伍法,十人选一火长,五十者选一队正,为正九品;百人选百户,为正七品;千人选千户,为正五品;万人有正副指挥,为正三品与正四品。” “任命索超为北平军指挥使,刘唐为副指挥使;” “任命徐宁为广信军指挥使,石秀为副指挥使;” “任命张清为镇戎军指挥使,吕方为副指挥使;” “任命史文恭为安肃军指挥使,郭胜为副指挥使;” “任命秦明为威远军指挥使,项充为副指挥使;” “任命栾廷玉为宁化军指挥使,李衮为副指挥使;” “任命李应为保定军指挥使,欧鹏为副指挥使;” “任命孙立为威胜军指挥使,黄信为副指挥使;” “任命关胜为德顺军指挥使,魏定国为副指挥使;” “任命呼延灼为永宁军指挥使,单廷珪为副指挥使;” 除了陆军部队,还有三支水师: “任命张横为临江军指挥使,阮小七为副指挥使;” “任命阮小二为涟水军指挥使,张顺为副指挥使;” “任命李俊为通远军指挥使,阮小五为副指挥使;” 至此,本就在之前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