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
春日的午后还带着一丝凉意,不过今日阳光正好,晒得人浑身暖洋洋的。
安西躺在书房的院子里,头上盖着书本,闭目养神。但其实他精神好得很,耳边对账的声音听的一清二楚。
“南边孤儿院去年的花销是三千两,北边的少点,但西边的怎么陡然增加了这么多?超出他们去年预计成本的两倍还多,怎么回事?”
“回王妃,西边去年闹了灾,死了不少人,孤儿院就多收容了一些幼儿和孤寡老人。”
“查清楚了吗,这些人,有浑水摸鱼的吗?”
“有,但都被赶出去了,剩下的都是可怜人。到目前为止,孤儿院一共收容了67位老人,和一百零八个孩子,比去年多了一倍。”
安西微合着眼,“账目不对,去查一查。”
厉云芊拿笔的手一顿,看向安西问道,“王爷,哪里不对,我算着数字是对得上的。”
安西睁开眼,微微一笑,“云芊,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人数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支出也增加了一倍,有可能比一倍多,也有可能比一倍少,只不可能是恰恰好的一倍。”
厉云芊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所以这本账本是他们按照乘以2来算的,而支出怎么可能是完全乘以2。”
意思到自己差点别骗了,厉云芊努努嘴,有点不满,“这些人,不过两年没看着,就敢给我搞鬼了,明三,你去让人调查清楚。”
一个长相普通二十出头的女子,立刻应声出来,对着两人行礼,然后躬身出去了。
把西边孤儿院的账本扔到一边,厉云芊拿起另一本账本翻看,对着其他人道,“朝阳报社的账是谁负责的,报账。”
“回王妃,是奴才和王账房刘账房。”一个四十来岁的管事上前,对着厉云芊恭敬的道。
厉云芊点点头,学着安西的样子,面无表情,眼神威严的看了管事一眼。
管事见状,连忙开口道,“去年一年,报社盈利十五万两,其中京城是六万两,南方三州三家报社,每家提取三万两,剩下的留在报社里当日常周转。三万两是当初建立分社已经说好的,因此奴才只让人提取了这些。可是根据他们提交的账本,每家报社至少还有两万两的结余,是否提高三万的额度?”
厉云芊想了想,直接说,“不用了,说好了是三万就是三万,另外你传消息给他们,让他们有余力可以再开设旗下分社,每家分社只需交两万,多的也是他们自己的。”
“是,王妃。”掌柜躬身应答。
“对了,让你培养的人才培养好了吗?”厉云芊想起关于报社的布局,她现在有钱有势,完全可以让报社大规模开花,只是碍于人才的限制,至今也才开了四家,完全不够啊。
“回王妃,管事有三人,都已可以独当一面了,另外能审稿写稿的编辑有七人,然后是会印刷出版的匠人,有十八人。”
“那也不错了,按老规矩,你选出三组,每组拨款一万两,让他们去各地开办分社。地址就按我们之前说好的,槟州,乾州和含章府各一组。”
厉云芊说完就看向安西,安西点头表示赞许,“明日我会进宫禀告父皇此事。”
如果是别的生意,安西还不会这么小心,但涉及到报社这种能操控民意的机构,就不得不和皇帝报备了。
当初开办报社的时候,为了方便,安西还给了皇帝三层干股,他自己都才有两层呢。
当然,剩下的五层都是厉云芊的,这毕竟是以她嫁妆的名义开的,拿大头是应该的。
从开办至今,报社总共赚取了30万两银子,分给皇帝的也不过9万两,这还是三年挣的。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点钱实在太少了,因此并没有引起兴德帝的太多注意。
另外,安西在报纸上特设了一个版块,专门用来解读皇帝意思的,如果皇上想让百官或者百姓了解什么,就可以让人写一篇文章发上去。
原本皇帝就有执笔太监,现在更是多选了几个有文采的,专门帮皇帝写这些文章。
这些太监都是人精,写的时候,总会带上皇帝是怎样的英明神武,皇帝和大臣们君臣和谐,皇帝又有多么爱民如子,反正是怎么好听怎么来。
吹的次数多了,看报纸的人总会受到影响,再加上皇帝也不是什么昏君,大楚也还算安稳,一时间竟真的让大部分人都觉得,兴德帝堪比千古名君了。
偶然一次,皇帝微服私访,在路边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说的都是好话,心里高兴极了,对于安西这个报纸就更满意了,还特意下旨嘉奖。
也因为此,即使京城已经有了其他好几家报纸,但《朝阳日报》依然是稳居第一位的,京城内外凡是有点身份的,都会订购一份。
报纸,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其实算是一件大杀器,因此即使皇帝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安西都会定时的报备,比如在哪里开了分社,改版后的内容有什么变化,力求做到皇帝即使没看,也能了如指掌。
安西这样做的结果也非常好,至少皇帝是非常信任他的,对于安王妃打着安王的名义大肆经商,并开孤儿院收买人心的举动都轻轻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