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老头的丧礼,萧圆没去,村里没有一个人说她的不对,那天半个村子的人都去看热闹了,回去后一说,全村都知道了。
好些人又将以前的旧事重新翻了出来,从六子进村开始说起,一直到六子媳妇改嫁结束,桩桩件件,记的比当事人本人还清楚。
村民们因为饥饿压抑了几年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了起来,王老太和王老头不得不说的“缺德事儿”,一下成了王家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头号话题,走哪儿都能听到有人说。
你要是没听说,大概率会遭到村民们一致的嫌弃脸:新来的吧,怎么连这个都没听说过?
王家三兄弟就是出去挑个水,都会被人“请教”两句,“哎,那什么....是不是真的?你娘是不是...?”
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话。
后来他们三兄弟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怎么出门了,还是在家先避避风头吧。
他们爹娘的名声全都让自己媳妇儿给毁掉了,不光他们几个老爷们被人损、就是几个孩子也全都在外面抬不起头来。
男人们憋屈,孩子们委屈!
三个儿媳妇心里不后悔是不可能的,早知道后果这么严重,她们是怎么也不会那么说公公婆婆的。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王大伯早年就和王老头分家了,受的影响比较小,但是走哪儿都能听到别人那么说他弟弟,他心里挺难受,后来干脆也不出去了。
三叔公听了就气的不得了了,心里把那三个不孝不悌的侄孙媳妇恨的要死,当时他就不让她们说,非得说,拦都拦不住,现在好了,一大家子人都出名了,多能耐啊!
后来他一缓过劲儿,就直接接管了侄子的丧事,他可是听说了,当初侄媳妇去世的时候,她们几个是怎么糊弄完事的。
军人队长也听说了一些,但他听了也就听了,才不管闲事呢。
三个儿媳妇正准备操办王老头的丧事,结果就被气冲冲的三叔公打断了。
上次劝和后,三叔公确实没再找她们几个的茬,现在他作为血缘上最亲的长辈,接手老头子的丧事,她们三个就没理由拒绝了。
三叔公全权接管后,还把另一个侄子王大伯叫过来协助他,他毕竟年纪大了,有些事情,还得有人帮着办,他想了想最合适的就是王大伯了,几个侄孙都怂的很,他瞧不上。
为此,他还特意把王老头的私房钱从几个侄孙媳妇那里要了回来,开玩笑,这是他侄子的钱,为什么便宜几个不孝不悌、害的侄子“年纪轻轻”早死的侄孙媳妇?
三个儿媳妇欲哭无泪,到手的钱还没焐热就又被抢走了。
三叔公知道外面怎么传的他侄子,传的越难听,他就越得将丧事办体面了,好给侄子做脸。
祭品,都要大米白面,家里没有?黑市买。
蜡烛纸钱,都大把大把的买,寿衣没有,找人定做,没有布也没有棉絮?买,黑市买,价钱不是问题。
三叔公还找了隔壁村的扎纸匠人,让人扎纸房子,扎婢女,扎宝马香车,扎金银财宝....
总之,什么都用最好的,什么都用最贵的。
原本王老头身子蜷缩着冻成一块,一般的棺材搁不下,他还特意让师傅打了加宽的棺材,为了等棺材,丧事还特意推迟了一个多礼拜。
得亏是冬天,尸体能放的住。
为了能让村民们吃人嘴软,不再说侄子的坏话,三叔公和王大伯没少费心思,没有肉菜这样的硬菜,就在主食上花心思。
又怕到时候没人来,还提前蒸好了几十斤玉米麦子面做的二合面窝窝头送人家里,送的时候还得跟人好话。
这么一来,好多人拿了窝窝头,抹不开脸面还真去了,最后王老头的丧事办的相当体面,比王老太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当然了,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王老头的那几百块也就所剩无几了。
萧圆去是没去,但也听说那天的豆腐饭特别丰盛,主食准备的足够多,来的人都管饱。
再后来,村里说王老头缺德事儿的就慢慢没有了.....
在这一点上,王老头还挺走运的,死了,能有这样一个长辈帮他操持,没有钉死在王家村的耻辱柱上。
三叔公是个护犊子的老人,反正萧圆不喜欢他,原主夫妻早前被王老头一家那么苛待,这老头也没帮她说句公道话。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了老一辈的牵绊,萧圆和村里的王家三兄弟就是路人。
过完春节,林北山开始了他心心念念的建屋计划,一有空闲就摔土坯,每天弄一点,忙活了大半年,才终于在这年秋天建了间新屋子
林北山心心念念的新屋终于造好了,虽不是瓦房,但也差不多了,毕竟有瓦呢,至于墙体用的是不是土坯....
谁管那个?
有瓦就是牛!
新起的屋子紧靠堂屋的西侧,他们找人开出一个门来,这样就跟人家那种三间屋没有两样了。
另外萧圆还拜托黑市的朋友弄了些玻璃回来,将新屋和旧屋的窗户纸都换成了玻璃,只是旧屋窗户只有四格,里面看着还是暗。
新屋这边的窗户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