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科研人员都必须承担的使命。”
“原先我们国重的项目繁多,我有心想提一下这些方面的项目,大家也分不出精力来做,如今国重的项目渐渐少了,我暂时还没有想好下一个课题,不如大家就先把这个‘农业与工业化与智能化’三位一体的项目给做了。”
“这个项目对于别的研究机构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但对于我们国重来说,凭借我们的人才储备与技术储备,完成这些课题的研究并不难,甚至可以用简单来形容,大家就当成是为了回报社会而做的公益项目研究吧,也能当成是劳逸结合。做了那么多困难的项目,现在做一个简单的项目来调剂调剂脑子。”
听了苏娇杨的这一番安排,国重里的人总算明白苏娇杨口中的‘农业项目’是什么了,并非拿自个儿的弱点去硬碰硬,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尽力做学科交叉的研究,为农业研究尽一分力。
————————————————
国重内部将大致研究方向确定下来之后,苏娇杨便催着不同研究组的人赶紧确定项目方案书,等每个研究组都拟好项目方案书,她挑挑拣拣地做了一些修正,然后汇总成一个大的项目书,便带着去农业部了。
对于农业部而言,苏娇杨的到来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尤其是在听到苏娇杨说,她只是过来申请一个项目之后,农业部的人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连给自家领导打电话的声音都是抖的。
“领、领、领导,苏娇杨来了!国重那个苏娇杨来了!是国重啊!国防科大那个国重啊!”
这通电话就好比是催命符,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将在家午休的农业部领导催了过来,那农业部的领导见了苏娇杨之后,脸上堆着满满的假笑,客套着问,“哎呦,这不是苏主任吗?什么风把你给吹来我们农业部了!”
苏娇杨瞅瞅天气,如今正值秋冬交接之际,京城里吹的是西北风,便如实答道:“是西北风。董部长,咱们之前见过,就是前几年在京城开会那次,你记得不?”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农业部的董部长就生了一肚子火气,“怎么会不记得?当初苏主任不就是为了给可控核聚变争一些经费吗?都差点拍桌子同我打起来了。”
“我记得苏主任你不仅同石油工业部争、同地矿部争、同国防部争,连我们农业部和卫生部都没有放过,石油工业部、地矿部和国防部同你有旧,你同他们一起做了不少的项目,给他们挣了不少面子,你找他们争经费,他们就算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捏着鼻子忍着气也得把经费匀给你。”
“但我们农业部和卫生部可与你没什么旧吧,你那一年为了可控核聚变,直接从我们这边夺了四分之三的经费过去,怎么,今天来,又是想找我们要经费的?要经费没有,要命倒是有一堆。”
————————————————
农业部的董部长说的是当初可控核聚变项目刚刚取得突破,试验用的发电站建好之后,可控核聚变的项目经费已经花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经费全部加在一起,都不够再建一个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而苏娇杨的打算是全力推进发电站的更新换代,彼时就出现了巨大的经费漏洞。
项目经费从申报到批准,中间隔了将近小半年的时间。
苏娇杨需要的这笔项目经费,本应当是由国.家直接做好预算的,但因为相关部门做预算的时候,可控核聚变试验发电站还没有取得技术突破,故而那一年便没有做相关的预算,而技术突破刚好发生在项目经费从申报到批准的时间间隔里,经费还没有下拨,但预算却是没有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想要落地,就必须等一年的时间,等来年做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时候,将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预算给写进去,等明年拨款之后,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才能大规模推进落地。
而可控核聚变项目是整个核工业团队的心血结晶,其中压着不知道多少个研究成果等着发表,耽搁的时间越长,这些成果被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大,等成果被泄露、论文被抢先发表之后,会直接关系到可控核聚变项目的验收工作,而且理论研究向来是赶早不赶晚,一旦晚点,这成果就不知道会变成谁的了。
一座实验型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根本无法证明那些理论的正确,至少需要六到十座发电站来验证那些理论,才能将那些理论坐实……整个可控核聚变团队都在与时间赛跑。
当时的情况紧急,苏娇杨不得不豁出脸皮来,憋出一个馊主意,那就是去‘借经费’。
说的好听点,那是‘借’,说的难听点,那和‘明抢’没什么区别,虽说苏娇杨答应了要还这些财政专项资金,可那都是半年甚至一年后的事情了,哪个部门不是嗷嗷等着要用钱?哪有部门愿意把钱借给苏娇杨?
像石油工业部、地矿部与国防部,一来是他们与苏娇杨有旧,二来则是他们这些部门本身并不是急缺经费的单位,哪怕稍微等上一等,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农业部与卫生部不一样来,他们同苏娇杨没什么交集,凭什么把经费借给苏娇杨?
再者,他们都等着急用经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