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人。
几年来断断续续发军饷,别说养活家人,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许多士兵的家里都饿死了人,不少离开家乡乞讨,不知道流落到了何处,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那些没有男人的妇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身体。
士兵们满心的抱怨。
“兵变了。”
“大事不好了。”
洪兴善正和人商议,听到外面的呼声大惊,还不等他拿定主意,一伙士兵就冲了进来,见人就砍。
两万南军在锦江东岸兵变。
大肆劫掠当地后,一部分自溃,一部分流窜,甚至与乱民结合,还有一部分掉头攻打茂朱城,茂朱城不光是大城,还是军事重地,不是乱兵可以攻下的。
但是茂朱城的兵力都调走了,无法应对乱兵的攻打,很快就被乱兵打开了城门,发生了灾祸。
乱兵犹如星星之火蔓延开来。
而原本围困乱民于砺山的南军,正等着友军支援后,发动总攻进山彻底剿灭剩余的乱民,结果等来了南王让他们必须收复茂朱城的紧急军令,夺回这个军事重镇,结果又给了乱民们机会,从南军的包围圈突围了出来。
乱民,乱兵,暴民
忠清道南部,全罗道北部,庆尚道东部,已经失去了秩序,并且越演越烈。
基于此,大明的商行们都不敢踏足高丽南部,只有那些胆子大的,还在京畿道与忠清道,全罗道海岸边招募工人和做生意。
高丽的民乱,一下子成为了涛涛之火。
远在平安都司的朱高炽都被惊动。
朱高炽望着南方。
“大明该如何应对呢?”
——
原本定期一个月的高丽北部之行,因为高丽南部的变化,被无限期拖延下来,朱高炽饶有兴趣的观察高丽的变化,看看高丽最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大哥。”
朱高燧笑着喊道。
与二哥的恭谦不同,朱高燧仍然称呼朱高炽为大哥。
拉一派打一派。
因为对宗室权力的打压,朱高炽也必须要重用起二弟和三弟,否则对自己的地位,有一定的风险。
父皇回到京城,朱高煦也回去了京城,负责一部分的京营兵权,三弟朱高燧担任锦衣卫指挥副使,保卫朱高炽的巡视全国。
朱高炽随意的接过了三弟呈上来的册子,打开后看了几眼。
“李芳远做的其实不错。”
朱高炽评价道。
李成桂是个有才能的人,李芳远也不错,敢想敢干,能把李成桂这样的开国君主推翻的继承人,而且也起到了稳定李氏朝鲜的过渡期,为李氏朝鲜好几百年的王朝奠基。
这样的人,看到了大明的工业化变化,并不会视而不见。
“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跟大哥不能比。”朱高燧笑着说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自己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深知高丽的历史,借助了天时,搅动了高丽的风云,占着先手,又有大明的国力支撑才能有今日。
如果把自己和李芳远放在同样的水平上,朱高炽并不会自大的认为自己比李芳远才能更高。
犹如跟对了平台和跟错了平台。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错了,再多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
“高丽是有工业化发展的根基的,不能小瞧了高丽,更不能小瞧了倭国。”朱高炽解释道:“例如倭国,前几年之所以控制阉工规模,就是担忧过度的使用阉工数量,导致倭国国内贫民减少,反而帮助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的大难题。”
朱高燧好奇的问道:“那为何大哥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倭国内战了。”
朱高炽笑道。
一个民族,当分裂的时候,那么就是给了敌人的机会,敌人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扶持一部分,既不让那部分发展起来,又不让那部分弱小,躲在背后就能让这个民族具备内战的危险。
当内战发生了,最大的损失,就是这个民族的自身。
所以遍观历史,统一是彻底强盛的前提。
不能统一,始终都是瘸了条腿。
因此西方虽然无可奈何下,被迫放手了大片的殖民地,可又在各个殖民地布局了一个又一个分裂的势力,成为了他们躲在背后遥控指挥,当渔翁的天时,以文明的理由,不允许各个国家解决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朱高燧半懂不懂,猜测道:“因为倭国内战了,大哥不在担忧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因为他们就算人口过剩的问题解决了,也陷入了内战,无法发展。”
“对的。”
朱高炽点点头,又说道:“加上阉工的使用,的确有利于大明工业化的推动,符合大明的总体利益,所以我才松口了。”
朱高燧明白了,对大哥更加的佩服。
发展是生产力,压榨也是一种最大的效率,不过呢,朱高炽先要保障内部的良好循环,在稳定了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外部压榨来弥补国内生产力的缺口,从而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就是大明工业化二十余年来,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